(1)2012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设备安装完毕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成本=495+5=500(万元)。
借:在建工程 49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4.35
贷:银行存款 559.35
借:在建工程 5
贷:应付职工薪酬 5
借:固定资产 500
贷:在建工程 500
(2)2013年该设备应计提的折旧额=500×2/10=100(万元);
2014年该设备应计提的折旧=(500-100)×2/10=80(万元)。
(3)2014年年末设备的账面价值=500-100-80=320(万元),计税基础=500-48-48=404(万元),因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404-320=84(万元),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84×25%=21(万元)。
(4)2015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该设备计提减值前的账面价值=500-100-80-(500-100-80)×2/10=256(万元),可收回金额为250万元,应计提减值准备=256-250=6(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6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6
2015年12月31日,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50万元,计税基础=500-48×3=356(万元),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356-250)×25%=26.5(万元),2015年年末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6.5-21=5.5(万元)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5.5
贷:所得税费用 5.5
(5)2016年该设备计提的折旧额=250×2/5=100(万元)。
(6)
借:固定资产清理 150
累计折旧 344
[100+80+(500-100-80)×2/10+1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6
贷:固定资产 5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1
贷:银行存款 1
借:银行存款 113
资产处置损益 51
贷:固定资产清理 151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3
借:所得税费用 26.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