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案例题 H煤矿为井工矿,设计生产能力为1.2Mt/a,共有员工620人。该煤矿采用立井开拓,中央边界抽出式通风,双回路供电。该煤矿水文地质条件为复杂类型,矿井正常涌水量为600~700m3/h,最大涌水量为1300m3/h,按规定设立防治水机构,但专业技术人员不足。该煤矿为两段排水,主排水泵房设在主井底+108m水平,安装有4台水泵,铺设无缝钢管排水管路,将水从主泵房排至地面(+324.8m标高)。+108m标高以下设有临时排水系统。
2022年4月6日,H煤矿南一回风巷+40m标高掘进工作面发生透水事故,造成12人死亡,事故经济损失1370万元。
透水事故发生在运输下山+40m标高南一回风巷掘进工作面,煤层厚度2~3m,煤层倾角6°~14°。该掘进工作面于2月1日开始掘进,锚粱网支护,巷道断面为全煤时使用掘进机掘进,遇有硬岩时采用打眼爆破掘进。该巷道设计长度800m,至事故发生时已经掘进380.4m。除透水事故工作面外,事故区域还安排有3个掘进工作面,均在透水点标高以下,分别为运输下山+25m标高南二运输巷掘进工作面、运输下山+16m标高掘进工作面、回风下山+17m标高掘进工作面。
+40m标高南一回风巷在掘进过程中没有涌水,在其上部有一已经开采多年的采空区,留设了40m的防水煤柱。该巷道掘进施工初期,在未准确估计老空区积水量的前提下,在+38.3m距车场30m处打了2个探放水钻孔,共放水约8000m3,放水时+40m标高以下仍有人员在进行掘进作业,之后未再进行探放水作业。并且该掘进队在掘进过程中没有准确掌握矿井老空位置等矿井水文地质资料,造成实际工作面位置偏向采空区一侧达24m,导致在图纸上标注的40m煤柱实际上已经不存在。H矿为了及早形成采煤工作面、早投产,将该掘进工作面的施工委托给承托方J,并且约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全部由J来进行。
掘进队在施工过程中,只打2个水平钻孔循环前进。4月6日白班,承托方J在+40m标高南一回风巷出勤7人,H煤矿在运输下山掘进面出勤6人(含1名电工),回风下山掘进面出勤6人,+25m标高南二运输巷无人作业。该煤矿当班带班矿领导为矿长王某。
+40m标高南一回风巷掘进工作面作业人员在班长李某的带领下,8时入井,其作业班组在打了11个炮眼、放了6个掏槽眼后,李某在打靠右帮的顶眼时,发现右帮已装完药的辅助眼(在右帮中部)向外淌水,遂立即组织其他作业人员撤出该掘进工作面,之后透水事故发生。李某等人在撤退过程中遇见矿长王某,向其报告了透水及12人被困的情况,王某在了解相关情况下,立即命令全井撤人并向当地安全监察部门报告。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抢险救援指挥部,至4月15日水位标高由+78.3m下降至+21.9m,12名遇难人员遗体全部找到,抢险救援工作结束。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请简述采掘工作面透水的一般预兆并说明“三专两探”的内容。
2.H煤矿及施工方在施工运输下山+40m标高南一回风巷掘进工作面时存在哪些问题?
3.针对老空水害,简述H煤矿应采取的技术防治措施。
4.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指出H矿矿长的安全生产职责。
5.发生老空水透水后,现场人员应采取哪些自救互救措施?

正确答案
1.(1)采掘工作面透水的一般预兆为:①煤层变潮湿、松软;煤帮出现滴水、淋水现象,且淋水由小变大;有时煤帮出现铁锈色水迹;②工作面气温降低,或出现雾气或硫化氢气昧;③有时可听到水的“嘶嘶”声;④矿压增大,发生片帮、冒顶及底鼓。
(2)“三专”:由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探放水设计,采用专用钻机进行探放水,由专职探放水队伍施工。
“两探”:采掘工作面超前探放水应当同时采用钻探、物探两种方法,做到相互验证。
2.存在的问题:
(1)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未落实,未对事故工作面实施监督检查。
(2)H煤矿违规将掘进工作面作为独立工程对外承包。
(3)没有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
(4)未严格落实探放水作业的各项规定,冒险组织生产。
(5)未查明老空水体的空间位置、积水范围、积水量和水压等。
(6)探放水作业时未撤出探放水点标高以下受水害威胁区域的人员。
(7)施工过程未严格按照采矿设计施工,且测量工作不到位,致使破坏了防水煤柱。
3.对于老空水防治,应采取“四步工作法”。
(1)查全:查明老空区范围及积水情况,并对水害威胁程度做出预测,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标出积水线、探水线和警戒线。
(2)探清:采用物探、化探等多种勘探手段,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在资料不清的情况下,要做到“有掘必探”,确保钻孔密度、超前距和帮距符合规定。
(3)疏干:严格落实可控防水措施,保障安全,严禁近探近放、失控放水,应加强观测,确保疏干放尽。
(4)验证:做好探放水效果评价,检验施工钻孔,老空水不放净不得掘进。
4.H矿矿长的安全生产职责:
(1)建立健全并落实本单位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2)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4)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5)组织建立并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6)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7)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5.应采取的自救互救措施:
(1)透水后,迅速观察和判断透水情况,根据规定的撤退路线,迅速撤退升井。
(2)若不能及时升井,应迅速撤退到透水点以上的水平,不能进入透水点附近及下方的独头巷道。
(3)撤退过程中,若遇水,应靠近巷道一侧,抓牢支架或其他固定物体。
(4)如唯一的出口被水封堵无法撤退时,应有组织地在独头工作面躲避,严禁盲目潜水逃生等冒险行为。
(5)必须在避难硐室处建临时挡墙或吊挂风帘,防止有害气体的伤害。
(6)避灾时,应用敲击的方式有规律地发出呼救信号。
(7)决不嚼食杂物充饥,应选择适宜的水源,并用纱布或衣服过滤。
(8)调整心态,互相鼓励、互相安慰。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某高瓦斯大型矿井投产时,在矿井工业广场内布置有主斜井及副斜井,在距离工业广场2km井田上部边界的中间布置回风立井。矿井生产初期,新鲜风流从主斜井及副斜井进入,风
A 中央并列式 B 中央分列式 C 两翼对角式 D 混合式
查看
单选
根据《露天煤矿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778),下列各种煤矿采掘场边坡中,可能存在危险的是()。
A 对于服务年限为10年的非工作帮边坡,稳定系数为1.20 B 对于临时的工作帮边坡,稳定系数为1.10 C 对于服务年限为25年的外排土场边坡,稳定系数为1.50 D 对于服务年限为10年的内排土场边坡,稳定系数为1.20
查看
单选
采煤工作面的煤壁在矿山压力作用下发生自然塌落的现象叫片帮。下列情形下,采煤工作面不容易发生片帮的是()。
A 采高大 B 煤质松软 C 顶板破碎 D 薄煤层
查看
单选
煤矿发生灾害事故后,必须立即成立救援指挥部,()任总指挥。矿山救护队指挥员必须作为救援指挥部成员,参与制定救援方案等重大决策,具体负责指挥矿山救护队实施救援工作
A 矿长 B 总工程师 C 副矿长 D 救护队队长
查看
单选
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细则》等规定,下列关于布置探放水钻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探放老空水时制定的探放水设计应经煤矿矿长组织审批后方可施工 B 探查老空和钻孔位置时,厚煤层内各钻孔终孔位置的竖直面间距不得大于1.5m C 探放老空水时最小超前水平钻距不得小于20m,止水套管长度不得小于10m D 探放断裂构造水时,探水钻孔沿掘进方向的正前方及含水体方向呈扇形布置,钻孔不得少于2个
查看
单选
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煤矿防治水细则)的通知》(煤安监调查[2018]14号),下列关于矿井水质监测频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每年不应少于2次 B 每半年不应少于2次 C 每季度不应少于2次 D 每月不应少于2次
查看
单选
井上、下必须装设防雷电装置,并遵守相关规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经由地面架空线路引入井下的供电线路和电机车架线,必须在入井处装设防雷电装置 B 由地面直接入井的轨道及露天架空引入(出)的管路,必须在井口附近将金属体进行不少于2处的良好的集中接地 C 由地面直接入井的轨道及露天架空引入(出)的管路,可以根据需要在井口附近将金属体进行不少于2处的良好的集中接地 D 通信线路必须在入井处装设熔断器和防雷电装置
查看
单选
矿山通风机按其服务范围分类,不包括()。
A 局部通风机 B 辅助通风机 C 主要通风机 D 离心式通风机
查看
单选
矿井供电系统是维持矿井正常生产的必要条件。下列关于矿井供电系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矿井应当有两回路电源线路 B 采用单回路供电时,必须有备用电源 C 备用电源应当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启动试验 D 备用电源应当每10天至少进行一次运行试验
查看
单选
下列关于立井凿井期间吊桶升降人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不得人和物混装 B 吊桶内人均有效面积不应小于0.15m2 C 严禁用自动翻转式吊桶升降人员 D 严禁用底卸式吊桶升降人员
查看
刷题小程序
煤矿安全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