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①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关心老师,热爱老师,树立尊重老师的意识。 能力目标:掌握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技巧和方法,能够正确处理和老师的矛盾,提高师生交往的能力。 知识目标:正确认识师生关系,知道师生关系的良好状态,了解尊重教师的内涵、原因与表现。
②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尊重老师,正确认识师生关系,学会正确地与老师交流和沟通。 教学难点: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和老师的矛盾,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课堂教学活动: ①分享生活中的“矛盾与问题” 学生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和老师之间发生的矛盾和问题(如和老师发生争执、老师批评自己等)写在小纸条上,放进提前准备好的纸箱中。 教师随机抽取纸箱中的 3 ~ 5 张纸条,分享纸条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提问:其他同学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你们认为这些问题是由谁引起的?最终是怎样解决的?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学生思考后,引导学生 4 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时间为 5 分钟。
②角色扮演 学生讨论完成后,分小组就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交流方式和解决方式(如误会不理不睬、态度傲慢不讲理、真诚地当面交谈、写信表达内心想法等)进行角色表演。 学生表演完毕后,分别请扮演学生和老师的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 教师提问: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大家觉得怎样的方式才是正确处理和老师之间的矛盾的方法呢? 学生分享,教师总结:在师生相处过程中,遇到问题要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要及时沟通,把矛盾解释清楚,尊重关心老师;要找合适的场合,主动找老师坦 诚地说出自己的观点;选择老师容易接受的表达方式: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也是生活中的朋友,要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