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材料分析题 材料: 初中生林强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从小对他寄予厚望,在他们看来,只有严加管教,孩子才能有出息。于是,他们对林强从学习到生活做出了一系列严格的规定。 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有丝毫的通融或改变,也不允许他出现任何细碎的差错,久而久之,林强养成了谨小慎微,凡事都怕出错的行为习惯。他做事总是小心翼翼,反复权衡,慎之又慎,生怕做不好留下遗憾,迟迟下不了决心,哪怕是在课上对老师讲的知识听不懂,需要问老师,他也要权衡再三,林强在学习和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犹豫不决,缺乏随机应变的灵活性。 问题: (1)结合案例分析学生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9分) (2)如果你是老师,对林强的性格培养有何建议?(9分)

正确答案
(1)学生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等。具体体现为: ①遗传的有限作用。性格是在神经系统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形成的,受神经类型特征的制约。材料中,林强的性格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形成的。 ②家庭和环境的影响。在性格形成的过程中,家庭和环境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环境不仅包括家庭环境,也包括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个人和其他人结成的复杂的社会联系,材料中林强的父母望子成龙,对孩子严加管教,这种家庭氛围影响了林强的性格。 ③学校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作为系统、长期的影响环境,在儿童性格的形成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材料中林强在学校需要老师解答疑惑时,也要权衡再三,犹豫不决,这时如果老师能够及时发现,进行引导,也可改善其犹豫的性格。 ④社会实践对性格形成的作用。人是活动的主体,人的性格就是通过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而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材料中林强做事总是小心翼翼,反复权衡,这类实践活动加重了其犹豫的性格。 综上所述,林强的性格是在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作为老师,要发挥好学校教育对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 (2)如果我是老师,对林强的性格培养有如下建议: 1)激发林强自我教育的意识,通过课程或者班队活动来进行引导; 2)优化育人环境、协调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形成人格培养的正合力,尤其是对林强父母的沟通和交流; 3)运用班集体的力量,让林强在集体的关爱中逐渐找回自信; 4)给林强树立一些榜样,帮助他找到努力的方向; 5)多鼓励林强,增强他的自信,强化他的积极行为; 6)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7)建立健全良好人格培养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出版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A 舒新城《教育通论》 B 庄泽《教育概论》 C 孟宪承《教育概论》 D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查看
单选
运用现代系统论方法研究教学问题,提出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教育家是( )。
A 凯洛夫 B 维果斯基 C 赞可夫 D 巴班斯基
查看
单选
李老师在初二选择了人数、性别比例、学习成绩、教材各方面情况相同的两个班进行教学,对其中一班采用讲授法,对另一个采用自学辅导法,经过一个阶段的教学后进行测验,以比
A 个案研究 B 实验研究 C 行动研究 D 调查研究
查看
单选
作为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有许多不同形态,其中组织最严密,内容最系统的是( )。
A 学校教育 B 家庭教育 C 社会教育 D 终身教育
查看
单选
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来对待学生的教学,主要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哪一特征 ( )。
A 顺序性 B 个别差异性 C 稳定性 D 阶段性
查看
单选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唯一方法和根本途径是( )。
A 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B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C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查看
单选
由政府提出,并反映社会发展的根本需求,规定完善学校教育培养人的根本质量规格,对各级各类的学校教育的实施具有定向、调控、评价作用的是( )。
A 培养目标 B 国家课程 C 教育目的 D 课程标准
查看
单选
泰勒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则》,被视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基石,该书阐明的课程设计原理被称为( )。
A 过程模式 B 经验模式 C 情景模式 D 目标模式
查看
单选
在教学中,刘老师经常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所学事物的图像,或用语言形象地描绘所学对象帮助学生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的表象,理解所学知识,刘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
A 直观性原则 B 巩固性原则 C 量力性原则 D 启发性原则
查看
单选
生物课上程老师用几条鱼做解剖,边解剖边讲解,学生兴趣盎然,很快掌握了鲫鱼与鲤鱼的理论区别,程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 )。
A 演示 B 谈话 C 讲解 D 实验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