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采用一次交互分配法要经过对内、对外两个步骤的分配。
①对内分配:
机修车间成本费用对内分配的分配率=6500÷100=65(元/小时),
机修车间分配给供电车间的成本费用=65×20=1300(元);
供电车间成本费用对内分配的分配率=8800÷22000=0.4(元/度),
供电车间分配给机修车间的成本费用=0.4×2000=800(元)。
②对外分配:
机修车间成本费用对外分配的分配率=(6500+800—1300)/(100—20)=75(元/小时),
机修车间分配给第一车间的成本费用=75×40=3000(元),
机修车间分配给第二车间的成本费用=75×35=2625(元),
机修车间分配给行政管理部门的成本费用=75×5=375(元);
供电车间成本费用对外分配的分配率=(8800+1300—800)/(22000—2000)=0.4650(元/度),
供电车间分配给第一车间的成本费用=0.4650×10200=4743(元),
供电车间分配给第二车间的成本费用=0.4650×9300=4324.5(元),
供电车间分配给行政管理部门的成本费用=0.4650×500=232.5(元)。
(2)

?
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99632+(3000+4743)=107375(元);
直接材料成本的分配率=88800/(70+8×50%)=1200(元/吨),
完工半成品应分配的直接材料成本=1200×70=84000(元),
月末在产品应分配的直接材料成本=1200×(8×50%)=4800(元):
直接人工成本的分配率=74000/(70+8×50%)=1000(元/吨),
完工半成品应分配的直接人工成本=1000×70=70000(元),
月末在产品应分配的直接人工成本=1000×(8×50%)=4000(元):
制造费用的分配率=111000/(70+8×50%)=1500(元/吨),
完工半成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1500×70=105000(元),
月末在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1500×(8×50%)=6000(元)。
(3)

?

?
半成品加权平均单位成本=(46440+259000)/(13+70)=3680(元/吨),
第二车间本月领用半成品成本=3680×71=261280(元);
第二车间耗用的半成品和直接材料均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所以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
量=10×100%=10(吨),
半成品成本的分配率=285000/(85+10)=3000(元/吨),
完工产成品应分配的半成品成本=85×3000=255000(元),
月末在产品应分配的半成品成本=10×3000=30000(元);
直接材料成本的分配率=95000/(85+10)=1000(元/吨),
完工产成品应分配的直接材料成本=85×1000=85000(元),
月末在产品应分配的直接材料成本=10×1000=10000(元);
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陆续发生,因此,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10×50%=5(吨),
直接人工成本的分配率=54000/(85+5)=600(元/吨),
完工产成品应分配的直接人工成本=85×600=51000(元),
月末在产品应分配的直接人工成本=5×600=3000(元);
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79450.50+(2625+4324.5)=86400(元),
制造费用的分配率=90000/(85+5)=1000(元/吨),
完工产成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85×1000=85000(元),
月末在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5×1000=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