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简答题:背景资料
某单位承建一条水泥混凝土道路工程,道路全长1.2km,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项目部编制了混凝土道路路面浇筑施工方案,方案中对各个施工环节做了细致的部署。在道路基层验收合格后,水泥混凝土道路面层施工前,项目部把混凝土道路面层浇筑的工艺流程对施工班组做了详细的交底,交底内容如下:安装模板→装设拉杆与传力杆→混凝土拌和与①→混凝土摊铺与②→混凝土养护及接缝施工,其中特别对胀缝节点部位的技术交底如下图所示。
混凝土道路面层浇筑完成后,养护了数天,气温均为 25℃±2℃。当监理提出切缝工作的质疑时,项目部将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做了试压,数据显示已达设计强度的80%。项目部抓紧安排了混凝土道路面层切缝、灌缝工作,灌缝采用聚氨酯,高度稍低于混凝土道路面板顶部2mm。
为保证“工完、料净、场清”文明施工,工人配合翻斗车直接上路进行现场废弃物清运工作。

问题:
1.在混凝土面层浇筑工艺流程中,请指出拉杆、传力杆采用的钢筋类型。补充①、②施工工序的名称。指出上图中传力杆的哪一端为固定端。
2.为保证水泥混凝土面层的雨期施工质量,请补充混凝土浇筑时所疏漏的工序细节。
3.请指出混凝土面层切缝、灌缝时的不当之处,并改正。
4.当混凝土强度达设计强度80%时能否满足翻斗车上路开展运输工作?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1.(1)拉杆采用螺纹钢筋;传力杆采用光圈钢筋;
(2)①运输;②振捣;
(3)A 端为固定端。
2.混凝土面层施工时,应勤测粗细集料(砂石)的含水率,适时调整加水量,保证配合比准确性,严格掌握配合比,及时浇筑、振动、抹面成型、养护。
3.(1)切缝时的不当之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 80%时切缝。
改正:切缝宜在水泥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 25%~30%时进行。
(2)灌缝高度稍低于混凝土道路面板顶部 2mm。
改正:常温施工时灌缝材料宜与板面平。
4.不满足。
理由:根据《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规定,在面层混凝土完全达到设计弯拉强度且填缝完成前,不得开放交通。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涵洞等构筑物可与路基同时进行,但新建的地下管线施工必须遵循()建设原则。
A 先难后易 B 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 C 先有压管,后无压管 D 先大管,后小管
查看
单选
为了防基层湿软后变形大,导致面层损坏,面层下的基层应有足够的(  )。
A 水稳定性 B 抗剪强度 C 温度稳定性 D 平整度
查看
单选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时,按路面使用混凝土的(  )强度作配合比设计。
A 抗压 B 弯拉 C 抗剪 D 抗拉
查看
单选
柔性路面在荷载作用下呈现(  )特性,在反复荷载作用下产生累积变形。
A 弯沉变形较小、抗弯强度小 B 弯沉变形较大、抗弯强度大 C 弯沉变形较大、抗弯强度小 D 弯沉变形较小、抗弯强度大
查看
单选
关于石灰稳定土基层说法正确的是(  )。
A 比水泥稳定土的抗冻性好 B 在城区施工,可以采用路拌法施工 C 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应由中心向两侧碾压 D 压实成活后应立即洒水养护,保持湿润,直至上部结构施工为止
查看
单选
对C60及其以上的高强度混凝土,当混凝土方量较少时,宜( )评定混凝土强度。
A 留取不少于10 组的试件,采用标准差未知统计方法 B 留取不少于10 组的试件,采用标准差已知统计方法 C 留取不少于20 组的试件,采用标准差未知统计方法 D 留取不少于20 组的试件,采用非统计方法
查看
单选
关于冲击钻孔施工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冲击钻开孔时,应低锤密击,反复冲击造壁,保持孔内泥浆面稳定 B 应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防止扰动孔壁、塌孔、扩孔、卡钻和掉钻及泥浆流失等事故 C 可以一次钻进到设计标高 D 排渣过程中应及时补给泥浆
查看
单选
钢筋与钢板的T形连接,宜采用()
A 闪光对焊 B 电阻点焊 C 电弧焊 D 氯弧焊
查看
单选
关于支架法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技术,说法错误的有( )。
A 支架的地基承载力应符合要求 B 支架基础周围应有良好的排水措施,不得被水浸泡 C 安装支架时,应根据支架拼装间隙和地基沉降等,设置预拱度 D 各种支架和模板安装后,宜采取预压方法消除拼装间隙和地基沉降等非弹性变形
查看
单选
预应力筋采用镦头锚固时,高强度钢丝宜采用(  )。
A 冷冲镦粗 B 液压冷镦 C 电热镦粗 D 电热镦粗+热处理
查看
刷题小程序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