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
(1)“要求潜在投标人必须取得本省颁发的《建设工程投标许可证》”不妥.
理由: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其招标投标活动不受地区或者部门的限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法限制或者排斥本地区、本系统以外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参加投标。
(2)“要求投标人必须是资金雄厚的国有特级施工企业”不要。
理由: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非法限定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的所有制形式或者组织形式属于招标人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的行为。
(3)“建设单位委托招标代理公司进行资格审查”不妥。
理由:招标人应当组建资格审查委员会审查资格预审申请文件。
“同时按要求递交投标保证金50万元”不妥。
理由:领取招标文件不代表一定投标,不投标是不需递交投标保证金;即使投标也应在投标截止日期前递交投标保证金。
(4)“规定低于招标控制价15%的投标报价视为低于成本报价”不妥。
理由:招标人不得规定最低投标限价。
问题2:
(1) A投标人:工期=4+10+6=20个月:报价=420+1000+800=2220万元,因工期超过18个月,废标处理。
(2) B投标人:工期=3+9+6-2=16个月:报价=390+ 1080+960=2430万元,投标文件有效。
(3) C投标人:工期=3+10+5 -3=15个月;报价=420+1100+1000=2520万元,投标文件有效。
(4) D投标人:工期=4+9+5-1=17个月;报价=480+ 1040+1000=2520万元,投标文件有效。
(5) E投标人:工期=4+10+6-2=18个月;报价=380+800+800=1980万元,E的报价最低,B的报价次低,两者之差= (2430-1980) /2430=18. 5%>15%,投标文件无效。
问题3:
(1) B投标人: 2430- (18-16)×40=2350万元
(2) C投标人: 2520- (18-15)×40=2400万元
(3) D投标人: 2520- (18-17)×40=2480万元
中标候选人为B投标人。
问题4:
评标委员会的做法正确。
理由:评标委员会不得接受投标人主动提出的澄清、说明。
问题5:
评标委员会主任只安排评标专家B参加第二阶段评标的做法不妥。
理由:招标人更换评标委员会成员的,被更换的成员已做出的评审结论无效,由更换后的成员重新进行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