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辩纠错。发现真理
可以经过实践检验的才是真理,而真理的得出往往需要我们通过论辩纠正错误、暴露错误,才能解决问题。可见,发现真理是离不开论辩的。
中国古代的稷下学宫,百家争鸣局面,煌煌青史已经为我们验证了“唯有辩论才能出真理”。在岁月激荡的年代,正是因为有像稷下学宫这样的论辩场所给予了当时饱学之士施展才华的舞台,才造就了中国思想史上的大解放。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论辩的自由与开放,就不会有百家争鸣,也不会有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引领时代的发展,更不会有孔子、老子等先贤启蒙世人的智慧了。
如果没有论辩的自由,也不会有真理的诞生。自由给予论辩自由生长的土壤,同时论辩给予真理破茧而出的时机。在中国古代封建朝代中,秦皇汉武,前者焚书坑儒毁灭了发现真理的皮囊,后者独尊儒术毁灭了发现真理的灵魂;到了清朝,从顺治开始,中经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历时140余年的“文字狱”,正是这种专制的延续。论辩的自由遭到了摧残,推动时代进步的真理也丧失了动力源泉。在真理的沉沦之下,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华民族也开始了自鸦片战争之后的百年屈辱史。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论辩纠错的最佳途径。1978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坚持以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才有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才有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特区,才有了今天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第二大经济体。
从过去中走来,历史告诉我们应该给予论辩自由的空间,通过论辩纠正错误,发现真理。展望未来,实践要求我们坚持对于真理的信仰,从而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