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简答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2018年9月30日,在我国第五个烈士纪念日到来之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各界代表向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表达着13亿多人民对英烈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镶嵌的8幅革命历史浮雕,镌刻了从虎门销烟到解放战争时期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这一纪念中国革命胜利的全景图,凝聚了无数先烈的铁骨精魂,更象征着中国人民不忘历史、砥砺奋进的民族精神。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对历史,我们要心怀敬畏、心怀良知。历史无法改变,但未来可以塑造。”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段时间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沉渣泛起。社会上质疑英雄烈士、歪曲历史的现象和行为不时出现,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引起了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
在社会各界不断的呼声中,2018年4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全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受法律保护,禁止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宣扬、美化侵略战争和侵略行为将被依法惩处直至追究刑责。
英雄烈士保护法生效一个月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相继下发通知要求依法惩处侵害英雄烈士权益、形象等违法行为;文化和旅游部部署查处抹黑英雄烈士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各主要互联网文化单位纷纷采取措施清理违规信息、视频和账号;多地检察机关针对侵害英雄烈士名誉等问题依法启动诉讼程序。
“昨天你用生命捍卫了我们,今天我们用法律保护你。”网友真挚的话语道出了人们对英雄烈士的敬意和爱戴。
从设立烈士纪念日“立大德于社会”,到缅怀英雄烈士仪式“扬大义于国家”,再到制定英雄烈士保护法“布大信于天下”,一系列致敬英烈、崇尚英雄的国家行动,筑起了民族复兴征程的闪亮灯塔。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4月6日),《人民日报》(2018年6月13日、10月1日等)
(1)如何理解“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5分)
(2)从法律社会作用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用法律的名义保护英雄烈士?(5分)

正确答案
(1)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英雄烈士从来都不曾脱离人民,他们是民族精神的代表。各个时期涌现出的英雄烈士以自身坚定执着的信念和无私无畏的言行构筑起特定时代的主流价值,融入到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历史和文化中,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英雄烈士光照历史、感动时代的事迹和精神,引领大众、影响社会,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宝贵的精神财富。(3分)对英雄烈士的心怀崇敬,是为了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是从历史中汲取养分;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反对抵制,是为了树立正确历史观,坚定信念稳步前行。(2分)
(2)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歪曲、亵渎英雄烈士的乱象,是对英雄烈士权益和形象的侵犯,应受法律的制裁。(2分)我国法律的社会作用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公正等离不开法律的引领、规范和保障。国家通过立法并以法律的名义保护英雄烈士,是捍卫英雄烈士及其所代表的主流价值的体现;也是发挥法律惩恶扬善功能、守护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的体现。(3分)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马克思、恩格斯始终站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前沿,他们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马克思、恩格斯领导创建的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
A 共产主义者同盟 B 正义者同盟 C 国际工人协会 D 社会主义工人国际
查看
单选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橘逾淮为枳”说明了()
A 事物的发展变化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B 事物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 C 任何具体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之网上的一个网结 D 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一个过程
查看
单选
马克思指出,判断一个变革时代不能以该时代的意识为依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去解释。这里的“物质生活的矛盾”从根本上说是()
A 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现存冲突 B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现存冲突 C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现存冲突 D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现存冲突
查看
单选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是否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能否为社会所承认,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能否得
A 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 B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
查看
单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
A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B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查看
单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更好适应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党明确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宗旨是()
A 政治安全 B 经济安全 C 人民安全 D 军事、文化、社会安全
查看
单选
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的一大法宝,也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特
A 全面加强党的执政本领 B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C 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D 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
查看
单选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
A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B 建立新型土地承包关系 C 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D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查看
单选
由于民族危机越来越严重,在维新派的推动和策划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谕旨,宣布开始变法,并在此后的103天中,接连发布了一系列推行新
A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诉求 B 采纳了维新派提出的开国会等政治主张 C 触及了封建制度的根本 D 带有彻底性和不妥协性
查看
单选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斗争是()
A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B 香港海员罢工 C 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D 开滦五矿工人罢工
查看
刷题小程序
考研政治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