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简答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在大面积地驯化种植农作物以获取食物的过程中,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同病虫害的斗争。在20世纪40年代,为遏止庄稼发生病虫害,人类发明了化学农药。然而,化学农药在迅速杀死害虫、有效保护农作物的同时,对环境和农产品的危害也很快显现出来。于是,科学家们开始在生物防治领域寻找新的突破。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自然界的某种生物来控制有害生物。这种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大大减轻了对环境和农产品的危害,提升了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生物防治的方法,其实就是充分利用了自然界“一物降一物”的平衡法则。例如,水花生原产于南美洲,这种看起来很寻常的植物,生命力极其顽强,一棵植物一年就可以发展成一大片,如不及时清除,农作物很可能会绝收。水花生不仅侵占农田、林地,还侵染塘堰及沟渠,堵塞水道,限制水流,增加沉积,造成局部水域的水体交换受阻、水质恶化、水体缺氧、鱼蟹大面积死亡。其在公共绿地和居民区生长蔓延,还会传播多种寄生虫。为了防止水花生泛滥,农业技术人员最初分别尝试了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如采取人工打捞、机械粉碎等手段。但物理防治手段成本高,而且会加剧水花生蔓延;化学防治则会将其他水生植物一并杀死,还会带来农药次生污染。通过实地调研,农业技术人员最终确定采用生物防治手段,引进水花生叶甲。叶甲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具有专食性,只吃水花生。不会对一般农作物造成祸害。再如,大棚菜容易产生一种暗红色的叶螨,科学家就找到了一种叶螨的天生“死对头”捕食螨,巧妙地化解了这个难题。生物防治帮助人们跳出了防治病虫害必须用化学农药的传统思维模式。据统计,我国每年应用生物防治技术的农作物面积达4亿至5亿亩次,“十三五”期间,还力争将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率提高至40%以上。生物防治技术成为农业病虫害治理的又一项创新之举。跳出传统思维模式,创新之路会越走越宽,这是生物防治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5月18日、2019年1月22日)
(1)分析自然界中的“一物降一物”平衡法则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原理。(5分)
(2)为什么说“跳出传统思维模式。创新之路会越走越宽”?(5分)

正确答案
(1)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之一。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之间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内在发展动力。自然界的生物之间存在着既相对立又相统一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辅相成,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了事物的发展。生物之间的“一物降一物”现象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的关系,“一物降一物”的平衡法则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果。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创新思维是对常规思维的突破,意味着不墨守成规,在求新、求变中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践基础上跳出传统思维模式,能够提高主体的思维能力,促进对事物能动性、创造性认识的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推动实践和认识的发展,有利于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恩格斯于1820年11月28日出生在德国巴门市的一个工厂主家庭。他称自己一生所做的事就是“拉第二小提琴”。恩格斯不仅与马克思一起创立马克思主义,参加并指导国际工
A 《共产党宣言》 B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C 《反杜林论》 D 《自然辩证法》
查看
单选
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人工智能对人类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对此,技术乐观派认为人工智能为人类发展更新了“发动机”;技术悲观派则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导致“
A 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真理性评价 B 对主体需要发展程度的认知性评价 C 受主体情感、兴趣和爱好影响的主观性评价 D 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满足主体需要的价值性评价
查看
单选
在相同的劳动时间里,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大于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复杂劳动转化为简单劳动()
A 是商品生产者自觉计算出来的 B 是市场管理部门事先规定的 C 是商品生产者协商出来的 D 是商品交换过程中市场机制自发实现的
查看
单选
十月革命之前,列宁总结当时变化了的新情况,得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的结论。列宁得出这个结论的理论依据是()
A 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 B 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衰落 C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广泛传播 D 无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
查看
单选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搞清楚这一问题的关键是()
A 在认清基本国情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B 在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C 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D 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查看
单选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和财富之源,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全面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全面提升
A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B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C 加快人力资本培养力度 D 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查看
单选
2019年9月20日,习近平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总体要求,指出新时代做好
A 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 B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 C 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 D 强化政协委员责任担当
查看
单选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揭开了两岸关系发展新的历史篇章。2019年1月2日,习近
A 两岸对历史现状缺乏认同 B 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 C “台独”分裂势力的存在 D 外部势力的干涉
查看
单选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大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要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
A 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 B 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C 改变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 D 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查看
单选
1905年至1907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进行了一场大论战,双方论战的焦点是()
A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B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 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D 要不要发动广大民众
查看
刷题小程序
考研政治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