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案例题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市一座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施工,单洞设计为 9.75×5m,坡度 17.22‰,围岩稳定性较差。
施工单位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该城市隧道,隧道开挖前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进行超前预加固,施工现场有直径 20mm、50mm、100mm 的钢管可供选择。其中左线隧道的开挖施工如图 2-1 所示,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施工如图 2-2 所示。隧道开挖施工循环进尺为 1.5m。初期支护所用的喷射混凝土中掺入了外加剂,喷射前,项目部对喷射混凝土的两项关键技术指标进行了检测。当初期支护完工后项目部及时施作了二次衬砌。
施工过程中,针对该段软弱围岩采用的浅埋暗挖法施工,项目部提出了“快封闭、勤测量”的基本施工原则。为确保施工质量与安全,项目部在设计文件中制定的监控量测要求和内容的基础上,将其中的三项监测项目列为控制隧道施工稳定的重要判断依据,加以重点控制。

【问题】
1.选择超前小导管注浆所用的钢管直径,列出小导管的最小长度,并给出图 2-1 中超前小导管注浆的注浆顺序。
2.根据图 4-1 和图 4-2,写出本工程所用开挖方法的具体名称,以及该开挖工法所适用隧道的最大跨度,并给出图 4-1 和图 4-2 中(1)→(11)的施工顺序。
3.写出喷射混凝土中所掺外加剂的名称,并列出喷射混凝土的两项关键技术指标。
4.本工程二次衬砌施作时机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5.本工程浅埋暗挖法的施工原则是否完整?若不完整请补充。
6.写出被列为控制隧道施工稳定重要判断依据的三项监测项目的名称。

正确答案
1.(1)钢管直径:50mm。
(2)小导管的最小长度:3m。
(3)注浆顺序:A 和 X → C 和 V → E 和 T → G 和 R → I 和 P → K 和 N → B 和 W → D 和 U → F 和 S→ H 和 Q → J 和 O → L 和 M。
2.(1)开挖方法: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
(2)最大跨度:12m。
(3)施工顺序:(1)→(2)→(4)和(6)→(5)和(7)→(3)→(8)→(10)→(11)→(9)。
3.(1)外加剂:速凝剂。
(2)关键技术指标:①初凝时间,不应大于 5min;②终凝时间,不应大于 10min。
4.不合理。
理由:二次衬砌施作应待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防水隔离层施工完成后再进行。
5.不完整。
应补充: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
6.三项监测项目:拱顶沉降;水平收敛;地表沉降。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下列关于沥青混合料材料要求中,说法错误的是( )。
A 粗集料压碎值不大于26% B 城镇道路面层宜优先采用A级沥青 C SMA、OGFC中天然砂用量不宜超过集料总量的20% D 粗集料吸水率不大于2.0%
查看
单选
关于水泥稳定土基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有良好的板体性 B 初期强度比石灰土低 C 低温时会冷缩 D 水稳性比石灰土好
查看
单选
沥青路面必须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即( )。
A 路面整体稳定性 B 路面抗压缩破坏能力 C 路面抗变形能力 D 具有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
查看
单选
预应力张拉是桥梁施工中的关键工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预应力筋张拉应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控制应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B 当张拉实测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之差超过 5%时,必须停止张拉,防止预应力超张 C 当张拉实际伸长值不足理论伸长值,则必须补张 D 预应力的张拉顺序可由施工单位根据现场条件确定实施
查看
单选
关于生活垃圾填埋场 HDPE 膜施工说法,错误的是( )。
A 展开后可通过拖动以保证充分搭接 B 冬期严禁铺设 C 车辆不得在 HDPE 膜上碾压 D 大风天气应临时锚固,停止铺设
查看
单选
某简支空心板梁桥桥面标高21.75m,板厚60cm,桥面铺装厚12cm,设计洪水位标高16.5m,施工水位标高12.25m,低水位标高7.8m,则该桥桥梁高度为
A 5.25 B 9.5 C 13.23 D 13.95
查看
单选
下列土层中,采用高压喷射注浆加固效果最好的是( )。
A 淤泥质土 B 含石块土 C 有机质土 D 湿陷性黄土
查看
单选
关于沟槽开挖与支护相关规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机械开挖可一次挖至设计高程 B 每次人工开挖槽沟的深度可达3m C 槽底土层为腐蚀性土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换填 D 槽底被水浸泡后,不宜采用石灰土回填
查看
单选
交通导行区域划分中不包括( )。
A 警告区 B 上游过渡区 C 中游过渡区 D 缓冲区
查看
单选
下列污水处理方法中属于物理处理法的是( )。
A 稳定塘及污水土地处理法 B 筛滤截留 C 脱水 D 活性污泥法
查看
刷题小程序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