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简答题:背景资料:
某重要的三级旅游公路,设计速度为40km/h,起讫桩号K0+000~K8+300,项目所在区域湿润、多雨,且年降水量在600mm以上。路基材料为渗水差的细粒土(渗透系数不大于10-5cm/s),路面底基层、基层由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组成,路面面层为C30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形式示意如图2-1所示。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在路面底基层、基层施工前,施工单位对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组成进行了设计,设计流程如图2-2所示:

事件二:施工单位在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组成设计中,采用振动压实方法确定最大干密度指标。
事件三: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工地实验室做了水泥混凝士抗压强度试验,试验方法如下:
(1)采用边长为100mm的正方体为标准试件。
(2)发现有蜂窝缺陷,在试验前1d用水泥浆填补修整,并在报告中加以说明。
(3)以试件成型时的正面作为受压面进行压力试验。
事件四: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前,施工单位做了一段路面试验段。试验段水泥混凝土路面硬化后,施工单位发现路面局部出现龟裂现象。经专家组分析,排除了混凝土过度振捣或抹平、模板与垫层过于干燥,吸水大以及养护不当等原因,主要是混凝土拌制的原因。
问题:
1.按力学性质划分,该路面的基层属于哪一类?
2.写出图2-2中A、B、C的名称。
3.写出事件二中施工单位确定最大干密度指标的另外一种方法。
4.逐条判断事件三中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写出正确做法。
5.写出事件四中因混凝士拌制造成水泥混凝土路面龟裂的两个可能原因。

正确答案
1.半刚性基层
2.A:级配优化(2分) ; B:确定结合料剂量 (2分); C:确定合理含水率(2分)
3.重型击实法(2分)
4.(1)不正确(1分) ,正确做法:采用边长为150mm的正立方体为标准试件。(1分)
(2)不正确(1分) ,正确做法:发现有蜂窝缺陷,可以在试验前3d用水泥浆填补修整,并在报告中加以说明。(1分)
(3)不正确(1分),正确做法:以成型时的侧面作为受压面进行压力试验。(1分)
5.路面龟裂的原因: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在炎热或大风天气,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体积急剧收缩,导致开裂。(2分)
(2)混凝土拌制时水胶比过大;模板与垫层过于干燥,吸水大。(2分)
(3)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水泥用量和砂率过大。
(4)混凝土表面过度振捣或抹平,使水泥和细集料过多上浮至表面,导致缩裂。(写出2个即可)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可釆用倾填方式填筑的填石路堤是()。
A 二级公路(沥青路面)高路堤 B 四级公路(弹石路面)上路堤 C 四级公路(块石路面)高路堤 D 三级公路(砂石路面)下路堤
查看
单选
渗井的井壁与填料之间应设置()。
A 防渗层 B 封闭层 C 反滤层 D 隔离层
查看
单选
下列乳化沥青品种中,属于阳离子乳化沥青的是()。
A PA-1 B BA-1 C PC-1 D BN-1
查看
单选
无机结合料对生石灰和消石灰的技术需求中,共同的技术指标名称是()。
A 未消化残渣含量 B 氧化镁含量 C 含水率 D 细度
查看
单选
挂篮悬臂浇筑施工方法适用的桥梁类型是()。
A T型刚构桥 B 简支T梁桥 C 空心板梁桥 D 预制箱梁桥
查看
单选
能作为全部施工活动及过程组织基本框架和纲领的是() 。
A 施工总体部署 B 施工组织设计 C 专项施工方案 D 综合应急预案
查看
单选
具有工期较短、资源供应特别集中、现场组织管理复杂、不强调分工协作等特点的施工过程组织方法是()。
A 顺序作业法 B 平行作业法 C 流水作业法 D 分层流水作业法
查看
单选
桥梁工程基坑施工中,基坑外如需堆土时,堆土应距基坑边缘1m以外,堆土高度不得超过()。
A 1.0m B 1.5m C 2.0m D 2.5m
查看
单选
关于强夯置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强夯置换前铺设的垫层,其材料宜采用砾石 B 强夯置换应按照由外向内,隔行跳打的方式施工 C 累计夯沉量应等于设计桩长 D 强夯置换夯点的夯击次数应通过现场试夯确定
查看
单选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中,适用于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最大粒径不超过25mm)的试模尺寸是( )。
A 试模的直径x高=50mmx50mm B 试模的直径x高=100mmx100mm C 试模的直径x高=150mmx150mm D 试模的直径x高=250mmx250mm
查看
刷题小程序
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