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简答题: 某施工单位承担一矿井大巷施工任务。大巷设计长度2500m,半圆拱断面,净宽4500mm,净高4000mm,采用锚喷支护。矿井地质报告表明:大巷穿越地层为中等稳定岩层,属Ⅲ~Ⅳ类围岩,但在1200m处有一长度30m的断层破碎带。施工单位根据地质、设计资料编制了大巷施工组织设计,其中正常施工段的内容如下:采用钻爆法施工,两臂凿岩台车钻眼,耙斗装岩机装岩,炮眼深度1200mm,为楔形掏槽,周边眼开口布置在轮廓线内100mm,采用反向装药。
大巷施工到断层破碎带时,发现围岩破坏严重,稳定性极差,边掘边冒落。施工单位针对断层破碎带,提出了缩小锚杆间排距的加固措施。掘进过程中,工作面顶板出现有冒落碎块的情况,一段时间后在工作面后方10m处喷层破坏、岩块掉落,锚杆与围岩松脱,并形成半悬空的虚设状态,顶板出现浮矸。施工队为不影响进度,在维持工作面正常掘进的同时,对工作面后方10m处破坏巷道采取了复喷并加厚混凝土喷层的维修措施,其中2人在维修段前方控制混凝土喷枪,2人在后方备料。最终,维修段发生了冒顶事故,造成多名人员被埋压,经及时抢险,仍有2人遇难、1人重伤。
问题
1.给出的正常段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存在哪些不妥之处?说明正确做法。
2.针对过断层破碎带的围岩地质条件和破坏状态,指出断层破碎带加固措施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可采取的合理技术措施。
3.根据巷道发生冒顶的背景,说明维修该巷道的正确做法。
4.发生事故后施工单位负责人应采取哪些应急措施?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事故应由谁负责调查处理?

正确答案
1.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存在的不妥之处有:
炮眼深度太小、斜眼掏槽方式不妥,不能发挥凿岩台车效率;周边眼布置不妥。
为发挥台车效率,炮眼深度应在2000mm以上,采用直眼掏槽,周边眼布置在轮廓线上。
2.加固措施存在问题:支护不及时,缩小锚杆间排距导致支护强度不足。
可采取的措施有:使用超前支护,以及增加金属网,增设锚索或加长锚杆,加钢拱架喷混凝土联合支护等提高支护强度的措施。
3.维修巷道的正确方法:独头巷道维修时应停止前方掘进工作面施工并撤出人员,维修工作由外向里进行,维修巷道应制定安全措施预防顶板冒落伤人,维修应先清除浮矸。
4.单位负责人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救援(抢救伤员);同时向上级报告事故。
事故造成死亡2人、重伤1人,属于一般事故,应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处理。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下列贯通测量指标中,属于巷道贯通测量几何要素的是( )。
A 巷道中心线的坐标方位角 B 贯通精度 C 贯通巷道的长度 D 贯通偏差
查看
单选
形成地下裂隙承压水的水文地质条件是( )。
A 松散岩层构成的自流盆地积水 B 构造断裂带的深部含水 C 岩层溶蚀后的构造盆地贮水 D 地表水体与导水断层连通
查看
单选
关于钢材力学性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钢材的抗冲击性能用屈服强度指标表示 B 钢材的塑性变形出现在极限强度后 C 一般而言,钢材的抗拉强度越高,疲劳极限越高 D 钢材的弹性模量表征了其在断裂范围内的抗变形能力
查看
单选
用于监测巷道顶板岩层间位移变形的最佳仪器是( )。
A 经纬仪 B 多点位移计 C 收敛仪 D 离层仪
查看
单选
可用于煤矿井下爆破的煤矿许用器材是( )。
A 瞬发电雷管 B 导爆管 C 铵油炸药 D 岩石水胶炸药
查看
单选
混凝土浇筑时,自由下落高度超过( )m时应使用串筒等辅助设施。
A 2 B 3 C 4 D 5
查看
单选
不允许留设施工缝的混凝土,其浇筑过程中的允许间歇时间由( )而定。
A 施工工艺 B 混凝土初凝时间 C 振捣方式 D 混凝土运输方式
查看
单选
某立井井筒深度71m,其表土为厚18m的含饱和水黏土层,基岩段有砾岩,宜选用( )施工。
A 吊挂井壁法 B 板桩法 C 井圈背板法 D 沉井法
查看
单选
根据《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立井混凝土井壁局部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值( )mm。
A 30 B 40 C 50 D 60
查看
单选
关于倾斜巷道施工安全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棚式支护要设置迎山角 B 施工巷道要设置防跑车装置 C 装岩机械要设置防倾倒装置 D 倾角25度以上的巷道,其人行道应与溜矸道分开
查看
刷题小程序
矿业工程管理与实务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