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A是钻孔垂直度不符合要求。
(2)B是特殊地层控制钻孔速度、控制泥浆性能、钢筋骨架完成后及时灌注混凝土。
(3)C是混凝土灌注时堵管。
(4)D是混凝土灌注时钢筋笼上浮。
(5)E是桩身混凝土夹渣或断桩。
2.(1)需要设置伸缩缝的道数为:5+1=6(道)。
(2)湿接头数量:
①第一联和第五联浇筑湿接头的道数为:(3—1)×2=4(道)。
②中间三联浇筑湿接头的道数为:(4—1)×3=9(道)。
③本标段需要浇筑湿接头的数量为:4+9=13(道)。
3.(1)张拉程序:0→ 初应力(10%~15%σcon )→张拉控制应力σcon (持荷2min锚固)。
(3.0分)
(2)属于专项应急预案。
4.(1)第三联第一跨起始桥墩上方不需要设置预应力筋。
原因:本处桥墩位于第二联和第三联交界处,需要设置伸缩装置。
(2)第三联第二跨起始桥墩上方需要设置预应力筋。
原因:梁跨体系转换后,本处桥墩上方桥跨连接处会产生负弯矩区,需要设置预应力筋补强,防止连接处出现裂缝。
(3)湿接头施工技术要点:
①湿接头处的梁端,按施工缝要求进行凿毛处理。
②安装湿接头底模前安装永久支座,湿接缝模板满足强度、刚度要求,与梁体密贴有一定搭接长度,接缝严密不漏浆。
③普通钢筋连接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④负弯矩区的预应力管道连接平顺,与梁体预留管道结合处应密封。
⑤湿接头混凝土在一天气温较低的时段浇筑,一联全部湿接头一次性浇筑,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天。
⑥负弯矩预应力筋张拉按设计要求张拉,孔道压浆符合要求,压浆浆体达到设计要求后立即拆除临时支座,同一片梁同时拆除。
5.(1)应设置在①和④处。
(2)定机、定人、定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