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目标: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了解我国的政党关系,知道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基本方针、根本活动准则和重要机构;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使学生拥护这一制度,增强学生维护、巩固这一制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能够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反对歪曲、破坏这一制度的言论和行为。
【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
【教学难点】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政协的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
【教学策】
1.采用历史的分析方法。本教学设计结合大量史料。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具体事例,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中共中央《“五一”口号》内容及民主党派的响应,毛泽东主席、民主党派领导人对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论述,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对政党制度的论述等等,进行史政结合,分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形成、发展和特点,论证中国的政党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智慧的结晶。
2.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教学设计贯彻“三贴近”原则。通过创设教学情景——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登门走访8个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共商国是;民革中央主席对美国记者关于民主党派是否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参与多党竞选等问题的回答,创设教学情景,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世界,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引起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3.开展开放互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教学设计应设计富有层次、逻辑性的问题,提供分析问题的思路,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共享,从教师“教”为中心向学生“学”为中心转化,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促进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