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案例题 某市政企业中标一城市隧道项目,该项目地处城郊接合部,场地开阔,建筑物稀少,隧道全长200m,宽19.4m,深度16.8m,设计为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与钢管支撑,明挖法施工。本工程开挖区域内地层分布为回填土、黏土、粉砂、中粗砂及砾石,地下水位位于3.95m处。详见图19—14。

项目部依据设计变更和工程地质资料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明确了以下内容:
内容一:工程全长范围内均采用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连续墙顶部设有800mm×1000mm的冠梁;钢筋混凝土支撑与钢管支撑的间距为:垂直间距4.5~6m,水平间距8m。主体结构采用分段跳仓施工,分段长度为20m。
内容二:施工工序为:围护结构施工→降水→第一层土方开挖(挖至冠梁底面标高)→A→第二层土方开挖→设置第二道支撑→第三层土方开挖→设置第三道支撑→最底层开挖→B→拆除第三道支撑→C→负二层中板、中板梁施工→拆除第二道支撑→负一层侧墙、中柱施工→侧墙顶板施工→D。
内容三:项目部对支撑作业做了详细的布置:围护结构第一道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第二、三道采用(φ609×16)mm的钢管支撑,钢管支撑一端为活络头,采用千斤顶在该侧施加预应力,预应力加设前后的12h内应加密监测频率。
内容四:后浇带设置在主体结构中间部位,宽度为2m,当两侧混凝土强度达到100%设计值时,开始浇筑。
内容五:为防止围护变形,项目部制定了开挖和支护的具体措施:
(1)开挖范围及开挖、支撑顺序均应与围护结构设计工况相一致。
(2)挖土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规定进行。
(3)必须分层均衡开挖。
(4)支护与挖土要密切配合,严禁超挖。
问题:
1.根据背景资料,本工程围护结构还可以采用哪些方式?
2.写出施工工序中代号A、B、C、D所对应的工序名称。
3.钢管支撑施加预应力后,预应力损失如何处理?
4.后浇带施工应有哪些技术要求?
5.补充完善开挖和支护的具体措施。

正确答案
1.本工程围护结构除地下连续墙外还可以采用钻孔灌注桩+搅拌桩叠合桩形式。
2.A——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施工。
B——垫层及底板施工。
C——负二层侧墙及中柱(墙)施工。
D——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拆除。
3.预应力损失可通过在活络端塞入钢楔,使用千斤顶提供附加预应力的方式施工。
4.后浇带施工技术要求如下:
(1)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后施工。
(2)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处,缝宽0.8~1m。
(3)混凝土浇筑前应将两侧混凝土凿毛,清理后洒水保持表面湿润。
(4)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经试验确定,强度不低于两侧混凝土强度。
(5)养护期不少于28d。
5.补充和完善的具体措施有:
(1)基坑开挖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开挖机械碰撞支撑、围护桩或扰动基底原状土。
(2)发生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挖土,并应立即查清原因且采取措施,正常后方能继续挖土。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 )是连接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重要结构部件,是桥梁的重要传力装置。
A 支座 B 垫石 C 伸缩装置 D 盖梁
查看
单选
随桥敷设燃气管道的输送压力不应大于( )MPa。
A 0.4 B 0.6 C 0.8 D 1.0
查看
单选
关于承台施工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承台施工前应检查基桩位置,确认符合设计要求 B 承台基坑无水,设计无要求,基底可铺10cm厚碎石垫层 C 承台基坑有渗水,设计无要求,基底应浇筑10cm厚混凝土垫层 D 水中高桩承台采用套箱法施工时,套箱顶面高程可等于施工期间的最高水位
查看
单选
设计无要求时可按经验公式 B=D0+2×(b1+b2+b3)确定沟槽底部开挖宽度,其中 D0表示的是( )。
A 管直径 B 管外径 C 管内径 D 管壁厚
查看
单选
当地下燃气管道穿过排水管、热力管沟、综合管廊时,燃气管道外部必须( )。
A 提高防腐等级 B 加大管径 C 做套管 D 加厚管壁
查看
单选
为确定悬臂浇筑段前段标高,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监测,但监测项目不包括( )。
A 挂篮前端的垂直变形值 B 预拱度 C 施工中已浇段的实际标高 D 温度影响
查看
单选
不属于稳定深基坑坑底的方法是( )。
A 增加围护结构入土深度 B 增加围护结构和支撑的刚度 C 坑底土体加固 D 坑内井点降水
查看
单选
燃气管道穿越不通航河流河底时,根据水流冲刷条件及( )确定管道至河床的覆土厚度。
A 投锚深度 B 规划河床标高 C 疏浚深度 D 管径
查看
单选
钢梁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前,应复验摩擦面的( )系数。
A 耐力安全 B 抗滑移 C 刚度安全 D 稳定性
查看
单选
在聚乙烯燃气管道敷设时,以下管道走向敷设警示标识的顺序,由下至上正确的是( )。
A 保护板→警示带→示踪线→地面标识 B 示踪线→警示带→保护板→地面标识 C 示踪线→保护板→警示带→地面标识 D 警示带→保护板→示踪线→地面标识
查看
刷题小程序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