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教学设计题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通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活动,初步理解法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课文摘录:
法国大革命
1789年7月14日,巴黎城中枪声四起,愤怒的市民拿起武器同军警展开激战。这一天,起义群众攻占了关押政治犯的巴士底监狱,掀开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序幕。
18世纪时,法国社会等级森严,全体社会成员分成三个等级,包括资产阶级和农民在内的第三等级,政治上无权,却要供养生活腐朽的上层等级。广大农民生活非常困苦,人民怨声载道。王室挥霍无度,国家财政陷于破产。1789年,国王召开三级会议筹款。会议期间,第三等级代表不愿顺从国王,国王企图派兵将他们逮捕,巴黎人民闻讯发动了起义。
革命形势飞速发展,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不久又颁布《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
——《人权宣言》
1792年,法国废除了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国——历史上称为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不久,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欧洲一些国家以此为借口,侵略法国;法国国内形势也动荡不定。巴黎人民再次发动起义。罗伯斯庇尔等人掌握了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打退了外国军队的进攻,平息了国内的叛乱,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罗伯斯庇尔等人采取的政策包括限定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管制粮食买卖、把没收来的逃亡贵族的土地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卖给缺地的农民等;同时,用恐怖手段严惩反动分子,但也伤及了无辜。这些措施帮助法国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但是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也因此遭到很多非议。
1794年7月,罗伯斯庇尔等人在政变中被送上断头台,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要求: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正确答案
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法国三色国旗的图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图片里的国旗属于哪个国家吗你们知道国旗上的三色彩条分别代表什么吗教师借助提问,顺势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图片导入,充分发挥图片的直观性优势,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借助问题推进教学活动的展开,让学生带着疑问迅速进入课堂学习。 环节二:新课教授 (一)背景 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有关法国等级制度的史料,提出问题:法国大革命前夕,法国国内社会阶级情况是什么样的 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当时法国波旁王朝统治腐败,资产阶级有钱但是无权,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第三等级强烈要求改变现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获得政治权利。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史料,创设历史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从史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 1.导火索——三级会议的召开 教师出示三级会议的图片,提出问题:三级会议是什么时候召开的会议召开的目的和结果如何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789年,法国国王召开三级会议,目的是筹款。法国国王的倒行逆施引起资产阶级的不满,国王派兵镇压,法国社会出现动荡。 2.革命经过 教师播放法国大革命的相关视频,请学生观看并提出问题: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法国的国庆日是7月14日 学生观看视频,回答问题,教师进行总结:1789年7月14日,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因此7月14日成为法国的国庆日。 教师设置小记者播报的环节,请学生担任小记者,对法国大革命的进程进行报道:革命虽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形势不容乐观,欧洲各国联合入侵法国,极力想把革命扼杀在摇篮里。以法国国王和王后为代表的反动势力也妄图恢复统治,促使法国人民推动革命继续发展,把国王送上断头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法国政局几经动荡,雅各宾派上台执政后平息了国内的叛乱,把革命推向高潮。1794年,热月政变后罗伯斯庇尔被送上断头台,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播放视频和设置小记者播报环节,能够拉近历史与学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历史。 3.革命成果 教师展示《人权宣言》的相关内容,并向学生提问:《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人权宣言》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学生代表回答问题,教师总结:《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强调人权、法制和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和进步性。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能够提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革命意义 教师展示相关史料,并向学生提问:如何评价法国大革命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对法国大革命进行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这段历史,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教师可请学生代表做本节课的总结。 2.作业:教师请学生课下查阅有关法国大革命的书籍,加深对这一段历史的了解。 【设计意图】教师让学生自己进行课堂总结,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突出学生的教学活动主体地位。探究性作业的设置可将历史教学延续到课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全球文明史》写道:“席卷整个中国的战争对正在兴起的官僚精英和平民来说,都是一次较大的挫折。在这个时代,军事技能和体能被看作比士所具有的文学和礼仪才能更有价值。
A 春秋战国时期 B 三国时期 C 南北朝时期 D 宋金对峙时期
查看
单选
下图是东汉画像石拓片,从中可以直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 播种工具的出现 B 铁制农具的发明 C 牛耕技术的运用 D 灌溉技术的进步
查看
单选
史载:“晋主虽有南面之尊,无总御之实,宰辅执政,政出多门,权去公家,遂成习俗。”文中“习俗”指的是( )。
A 郡国并行 B 内阁专权 C 地方割据 D 门阀政治
查看
单选
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有诗人描述道:“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这位诗人是( )。
A 李白 B 杜甫 C 杜牧 D 白居易
查看
单选
下图是南宋李嵩的《货郎图》,此图反映的是( )。
A 农业技术进步 B 商业活动活跃 C 手工业的兴盛 D 娱乐业的兴起
查看
单选
有史学家认为,“时代愈后,传说中的古史期愈长”“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所以“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提出这一观点的史学家是( )。
A 顾颉刚 B 陈寅恪 C 王国维 D 郭沫若
查看
单选
《诗经·大雅》云:“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从中可以看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 以礼乐制维持社会安定 B 以为政有德强化天子的统治地位 C 以井田制保证财政收入 D 以血缘亲疏维系天子与诸侯关系
查看
单选
1787年,华盛顿在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指的是( )。
A 建立开明君主制 B 改革联邦政体 C 实行君主立宪制 D 改变邦联体制
查看
单选
元朝“上承天子,下总百司”的最高行政机关是( )。
A 中书省 B 尚书省 C 门下省 D 行中书省
查看
单选
顾炎武说:“愚所谓圣人之道如之何?曰‘博易学文’,日‘行己有耻’……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上述言论的主旨是( )。
A 倡导经世致用 B 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 C 提倡无征不信 D 回归先秦儒学的义利观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历史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