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中国人民不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就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摘编自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二:
从1960至1964年,共有14个亚非国家同中国正式建交,其中撒哈拉以南的独立的非洲国家占12个。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新编》?
材料三:
1971年4月,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决策,指示有关部门主动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随后又亲自会见他们。“乒乓外交”被国际舆论称为“小球转动了大球”。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问题: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过程。(8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开展“乒乓外交”的历史背景。(8分)

正确答案
(1)①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加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始逐步实行“一大片”政策,加强同亚非拉国家的政治经济往来。
③20世纪60年代,我国实行“两个拳头出击”政策,同时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侵略扩张和霸权。
④加世纪70年代,我国实行“一条线,一大片”政策。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苏联严重威胁中国安全,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地位得到恢复。我国外交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既重视发展与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又注重发展同广大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我国开始全面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①美国在1973年爆发中东石油危机后经济发展陷入“滞胀”,在同苏联全球争霸的竞争中处于守势。
②美国身陷越战泥潭,实力被削弱,加上国内的反战压力,积极开展“均势外交”。
③苏联与中国交恶,苏军屯兵边境,给中国造成极大压力。
④中国急欲改善和西方国家的关系,打破外部封锁。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全球文明史》写道:“席卷整个中国的战争对正在兴起的官僚精英和平民来说,都是一次较大的挫折。在这个时代,军事技能和体能被看作比士所具有的文学和礼仪才能更有价值。
A 春秋战国时期 B 三国时期 C 南北朝时期 D 宋金对峙时期
查看
单选
下图是东汉画像石拓片,从中可以直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 播种工具的出现 B 铁制农具的发明 C 牛耕技术的运用 D 灌溉技术的进步
查看
单选
史载:“晋主虽有南面之尊,无总御之实,宰辅执政,政出多门,权去公家,遂成习俗。”文中“习俗”指的是( )。
A 郡国并行 B 内阁专权 C 地方割据 D 门阀政治
查看
单选
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有诗人描述道:“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这位诗人是( )。
A 李白 B 杜甫 C 杜牧 D 白居易
查看
单选
下图是南宋李嵩的《货郎图》,此图反映的是( )。
A 农业技术进步 B 商业活动活跃 C 手工业的兴盛 D 娱乐业的兴起
查看
单选
有史学家认为,“时代愈后,传说中的古史期愈长”“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所以“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提出这一观点的史学家是( )。
A 顾颉刚 B 陈寅恪 C 王国维 D 郭沫若
查看
单选
《诗经·大雅》云:“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从中可以看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 以礼乐制维持社会安定 B 以为政有德强化天子的统治地位 C 以井田制保证财政收入 D 以血缘亲疏维系天子与诸侯关系
查看
单选
1787年,华盛顿在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指的是( )。
A 建立开明君主制 B 改革联邦政体 C 实行君主立宪制 D 改变邦联体制
查看
单选
元朝“上承天子,下总百司”的最高行政机关是( )。
A 中书省 B 尚书省 C 门下省 D 行中书省
查看
单选
顾炎武说:“愚所谓圣人之道如之何?曰‘博易学文’,日‘行己有耻’……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上述言论的主旨是( )。
A 倡导经世致用 B 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 C 提倡无征不信 D 回归先秦儒学的义利观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历史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