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展示台湾地震相关图片,提出问题,引入新课。人们在地震中受伤并大量出血,这时,他们最需要什么样的救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投入新课学习。这样的导入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带着好奇心和主动性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3分)
二、探索新知
1、播放临床血型鉴定的视频,同时创设情境:班上某同学在见义勇为时大量失血,他的好朋友要为他献血的场景(依次展示他们的照片),从而引入模拟实验;
2、教师先引导学生自由讨论,尝试探讨实验原理与过程,随机请学生自由发言并给与表扬鼓励。随后教师总结实验的原理及其操作步骤,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并教师演示实验操作(鉴定该同学血样) ;
实验原理:ABO血型系统中分为四种血型,四种血型红细胞上带有不同凝集原,血浆中带有与自身不同的凝集素。当同种凝集原和凝集素相遇时结合,发生红细胞凝集现象。可以利用凝集现象进行血型的鉴定。
实验步骤:先在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滴入“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再分别滴入需要鉴定血型的病人的血液,观察有无凝集现象。最后记录实验结果。
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明确实验原理,观看教师演示,分组合作完成实验,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并提示安全问题。学生完成试验后与相邻小组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填写实验报告。(相邻小组检验的是不同血型的血样)组内讨论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结果。(12分)
三、巩固练习面
教师大屏幕呈现两道关于血型鉴定的练习题,以抢答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巩固学生的新知。(2分)
四、课堂小结
教师随机提问同学:“学习了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小结。(2 分)
五、布置作业
在课堂结束之前我会安排学生完成以下开放性任务:回去调查家庭成员血型,并作统计分析。(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