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案例题 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酶,需要持久地保持较高的催化效率。通常需测定酶的最佳温度范围。图6中的曲线①表示某耐高温的酶在各种温度下,酶活性相对该酶最适温度下活性的百分比。将此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问,再在最适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绘制成曲线②。

问题:
(1)曲线②中数据点是在__________℃测得的,该酶的残余酶活性在__________℃后急剧降低。(6分)
(2)若测定曲线①时,反应前延长各组酶的保温时间,测得的酶最适温度与原数据相比__________(填“保持不变”“相对偏高”或“相对偏低”)。(3分)
(3)综合两曲线数据,判断该酶在工业生产中使用时的最佳温度范围是__________(填“20~30℃”“40~50 ℃”“50~60℃”或“60~70℃”),原因是__________。(6分)

正确答案
(1)70;60 (2)相对偏低
(3)50~60℃;在该温度范围内,酶的活性及热稳定性均较高,符合工业生产要求
解析:(1)曲线①表示酶活性相对该酶最适温度下活性的百分比。由图可知,70℃时酶相对活性接近100%,即70℃为该酶的最适温度。曲线②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得的残余酶活性,因此曲线②中的数据点是在70℃下测得的。观察图中曲线②可知,60℃后该酶的残余酶活性急剧降低。
(2)由曲线②可知,随温度的升高,尤其是60℃后,残余酶活性急剧降低,即其热稳定性急剧下降。若反应前延长各组酶保温时间,各组酶的催化效率较原来保温时间均有所下降。60℃后酶的催化效率将急剧降低。根据(1)分析可知,该酶的最适温度为70℃,此温度下酶热稳定性不足,催化效率很低。所以实验中观察到此时的催化效率反而没有温度稍低时的高,即测得的最适温度将低于70℃。
(3)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酶,需要持久地保持较高的催化效率,既要求酶活性较高(对应题中曲线①,用相对酶活性表示),又要求酶能较长时间保持活性(即热稳定性较高,对应题中曲线②,用不同温度处理后残余酶活性表示)。结合曲线可知使用该酶的最佳温度范围是50~60℃,因为此温度范围内酶的相对酶活性和残余酶活性都较高,即酶的活性及热稳定性均较高,符合工业生产要求。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在市场上若有人出售下列蜂蜜,从植物学知识来判断,一定为假冒产品的是( )。
A 枣花蜜 B 槐花蜜 C 柳花蜜 D 油菜花蜜
查看
单选
食用甘薯属于块根,含有的有机物是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图1表示甘薯茎的切面模式图,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物质是通过图中某一部位从叶片上运输下来的,该部位是(
A a B b C c D d
查看
单选
某同学喜欢吹笛子,当他吹气使笛子发出声音时,身体发生的相应变化是( )。
A 膈肌顶部逐渐下降 B 胸廓上下径逐渐缩小 C 肋骨逐渐向上和向外运动 D 肋骨问的肌肉和膈肌逐渐收缩
查看
单选
某人的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不发生凝集反应,但其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能发生凝集反应,可判断此人的血型是( )。
A A型 B B型 C AB型 D O型
查看
单选
单选题 下列示意图能表示两栖类动物心脏的是( )。
A A B B C C D D E E
查看
单选
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形成具有稳定特征的菌落。固体培养基上的一个单菌落属于( )。
A 组织 B 种群 C 群落 D 生态系统
查看
单选
图2为光学显微镜的4个镜头,若要在视野内看到最多的细胞,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A 甲和丙 B 甲和丁 C 乙和丙 D 乙和丁
查看
单选
图3为苹果酒的发酵实验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不断增长 B 发酵过程中酒精的产生速率越来越快 C 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 D 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原因可能是发酵瓶漏气
查看
单选
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 B 都具有细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 C 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 D 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
查看
单选
人体缩手反射完成时,效应器上完成的信号转换为( )。
A 化学信号→电信号 B 电信号→化学信号 C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 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生物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