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存在问题一:桩身混凝土浇筑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到场就施工方法对作业人员进行了口头交底。
正确做法:技术交底应书面进行,技术交底资料应办理签字手续,并归档。
存在问题二:导管埋深保持在0.5~1.0m。
正确做法:导管埋深一般控制在2~6m。
<2>.大体积混凝土出现的裂缝按深度的不同,分为贯穿裂缝、深层裂缝及表面裂缝(温度裂缝)三种。
裂缝发生的原因包括:水泥水化热影响;内外约束条件的影响;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混凝土的沉陷裂缝。
<3>.施工单位对张拉设备的使用不正确。理由:张拉设备应配套校准,配套使用,并应在进场时进行检查和校验。
<4>.(1)初灌混凝土量不够,造成初灌后埋管深度太小或导管根本就没有进入混凝土;
(2)混凝土灌注过程拔管长度控制不准,导管拔出混凝土面;
(3)混凝土初凝和终凝时间太短,或灌注时间太长,使混凝土上部结块,造成桩身混凝土夹渣;
(4)清孔时孔内泥浆悬浮的砂粒太多,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砂粒回沉在混凝土面上,形成沉积砂层,阻碍混凝土的正常上升,当混凝土冲破沉积砂层时,部分砂粒及浮渣被包入混凝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