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简答题:某施工企业承担一地面建筑的基坑开挖工程。基坑开挖深度为5m,基坑北侧距基坑边缘4m处已有一栋三层永久建筑物,坑缘堆有施工单位的大量建筑钢材。基坑所处的地质条件为砂质土层,地下水位在地表以下4m。基坑设计采用钢板桩支护。施工前建设单位为节约工程投资,指示更改支护设计,只在基坑北侧采用钢板桩支护,其他部位采用无支护的垂直开挖方式。结果基坑南侧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较大变形,且一直未被发现,最终部分坍塌。
因施工单位未及时处理,结果又引起了更大面积的塌方。事后施工单位准备就基坑坍塌造成的损失向建设单位索赔。
问题
1.该基坑宜采用何种降水方式?其最小降水深度应为多少?
2.该基坑坍塌的直接原因是什么?造成该基坑塌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该基坑施工违反了哪些主要安全规定?
4.施工单位是否可对前后两次坍塌事故进行索赔?说明理由。如可索赔,施工单位应提出的主要索赔证据是什么?

正确答案
1.该基坑宜采用井点降水方式。最小降水深度应为1.5米,将水降至基坑底以下0.5m,即地表以下5.5m以下。
2.该基坑坍塌的直接原因是建设单位为节约成本更改了支护设计。
造成该基坑塌方的主要因素:
(1)边坡过陡,使土体的稳定性不够;
(2)水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
(3)基坑上边边缘附近超载;
(4)支护措施不当。
3.该基坑施工违反的主要安全规定:
(1)违反在基坑附近有建筑物或构筑物时,应有专门的防止发生下沉和变形措施的规定;
(2)违反基坑周边1m范围内不得堆载,不得超堆载荷规定;
(3)违反基坑施工应有必要的变形监测的规定;
(4)违反安全生产规定: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时,应立即采取抢险措施。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基坑南侧发生了较大变形,且未被发现,说明施工单位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未对基坑开挖进行监测或监测不及时。
4.施工单位可对第一次坍塌事故进行索赔;不可对第二次坍塌事故进行索赔。
理由:第一次事故由业主改变设计造成;第二次坍塌是与施工方未及时处理并防止事故扩大有关。施工单位应提出的主要索赔证据是建设单位的支护设计方案的变更指令。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关于巷道施工中的测量,说法正确的是()。
A 巷道施工均应标设中线和腰线 B 倾斜巷道施工时必须在巷道两侧设置腰线 C 巷道施工不允许采用激光指向仪指示巷道方向 D 平硐施工可以不设腰线
查看
单选
影响岩石边坡稳定的因素包括( )。
A 边坡体的物理力学性质 B 边坡的高度和岩石性质 C 边坡的施工方法 D 岩体的温度分布
查看
单选
深孔爆破是指()的炮孔爆破。
A 炮孔深度大于5m B 炮孔长度大于5m C 炮孔直径小于50mm,炮孔深度大于5m D 炮孔直径大于50mm,炮孔深度大于5m
查看
单选
工业厂房外墙砌筑时,正确的砌块吊装流水顺序是( )。
A 先内后外 B 先远后近 C 先上后下 D 先平直后转角
查看
单选
关于爬模法施工钢筋混凝土井塔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型吊装机械的工作量大 B 模板爬升需与井塔楼层的其他工序顺序作业 C 模板系统爬升无需采用液压千斤顶 D 井塔可分层施工且结构整体性好
查看
单选
关于巷道施工设备的使用,合理的是( )。
A 凿岩台车钻眼与铲斗侧卸式装岩机装矸平行作业 B 采用气腿式凿岩机钻眼时,适宜炮孔深度为4.0m C 由锚杆钻机完成顶、帮、底角锚杆孔施工 D 耙斗式装岩机装矸,矿车运输矸石
查看
单选
圆形井筒的掘砌应以()为测量依据。
A 悬挂边垂线 B 十字中线 C 激光测量 D 悬挂井筒中心垂线
查看
单选
巷道施工采用抽出式通风的优点是( )。
A 可采用柔性风筒 B 气流的有效射程大 C 有利于长距离巷道掘进 D 污浊空气不会在巷道中弥散
查看
单选
基岩段,采用短段掘砌混合作业,井壁现浇混凝土衬砌通常采用()金属模板。
A 装配式 B 伸缩式 C 液压滑升 D 预制混凝土拼装
查看
单选
矿井建设总工期等于( )。
A 矿井施工准备工期与矿井竣工工期之和 B 矿井施工准备工期与矿井投产工期之和 C 矿井竣工工期 D 矿井投产工期与矿井竣工工期之和
查看
刷题小程序
矿业工程管理与实务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