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程序二和程序三整体上都是为后续循环程序设计做铺垫。程序二是四个重复的语句“n=n+1”,通过引导学生学 习,引出循环结构能够简化程序设计。程序三是逐句变化的重复语句,在程序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有利于学生理 解循环程序设计的思想及其优越性。 (2)错答原因:题目中问的是“该程序段运行后,b=( )。”,学生通过“b=a+c”,寻找 a 的值是 20,c 的值是“a+b” 即 30,a+c=20+30=50,忽略了中间语句“a=a+b”对后面程序的影响。 指导思路:抓住顺序程序设计的核心问题,即在计算时,指令要逐句执行。 首先,以程序一为例进行分析,a 是 20,b 是 10,执行第三句“c=a+b”后,c 的值为 30,执行第四句“a=a+b”后, a 的值为 30,执行第五句“b=a+c”时可知第三句计算出 c=30,第四句计算出 a=30,所以 b=60,这里一定要注意是 按顺序执行。 其次,针对理解不透彻的同学,教师可通过小组讨论的模式,使学生相互讨论,加深印象,更好地理解顺序程序设 计的概念。 最后,学生通过课堂交流,分享学习经验,同时,获得学习程序设计的初步体验,归纳总结出程序设计的一般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