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案例题 阅读案例,回答问题。
在音乐鉴赏课上,老师在进行第一单元《音乐与人生》的教学时,播放了《草原放牧》琵琶协奏曲。播放完毕之后,老师提问:“这样音乐给大家什么样的感觉呢”一位男生举手回答:“我听了之后感觉很伤感.仿佛想到了我小学时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但是现在大家都考上了不同的学校,分开了,所以很难过。”老师听了之后对这个男生说:“你是在开小差还是在听音乐这么欢快的音乐你居然说伤感”于是这个男生就不敢再回答了。
问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上面的案例片段进行分析,并阐述你的观点。

正确答案
这个案例是一个问题案例。 本堂课是一节音乐鉴赏课,主要是欣赏歌曲《草原放牧》。在这节课中,教师播放歌曲《草原放牧》并询问学生,采用这样的教学活动本意是让学生自己去聆听感受音乐中的美。而学生的回答与自己的预想不同,案例中的老师则采用打压、伤害的方式进行,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老师将自己的主观感受强加给学生,并没有真正让学生感到音乐中欢乐的情绪。
音乐是聆听的艺术。不同的人可以听到其中表达的不同情绪。《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音乐课的教学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案例中的老师显然违背了这一点。面对学生的感受没有加以探讨引导,而是批评打压,没有将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老师应该采用多样的教学活动,妙用学生的 “错误”,引导学生进行探讨,以此来得出结论,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与巴赫同一年出生的另一位巴洛克时期的德国音乐家并著有作品《弥赛亚》的是()。
A 亨德尔 B 斯卡拉蒂 C 弗朗克 D 贝多芬
查看
单选
下列音程中音数是4的是()。
A 增五度 B 大三度 C 减七度 D 纯五度
查看
单选
雅乐指的是历代宫廷中的伴宴音乐,是日本传统音乐中最古老的乐种,被视为民族艺术的瑰宝。以下不属于日本雅乐的代表作的是()。
A 《樱花》 B 《兰陵王》 C 《平调越天乐》 D 《纳曾利》
查看
单选
增二度是()的特性音程。
A 和声调式 B 混合利低亚调式 C 利底亚调式 D 多利亚调式
查看
单选
单选题 下列和弦中是等和弦的是()。
A A B B C C D D E E
查看
单选
A bB和声大调 B f和声小调 C bD自然大调 D bE和声大调
查看
单选
一位老师在讲《黄水谣》这首歌曲时,先用多媒体播放黄河两岸秀丽的风光,当乐曲进行到“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时,用多媒体展示日本鬼子残害中国人民的场面,以此来
A 愉悦性原则 B 审美性原则 C 情感性原则 D 实践性原则
查看
单选
我国藏族音乐分为宗教音乐、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巴朗松》就是流行于西藏的一首民间传统歌舞曲,具有典型的()音调。
A 囊玛 B 锅庄 C 堆谐 D 弦子
查看
单选
根据调号与临时记号,下列旋律的调式调性为()。
A E大调 B G大调 C e旋律小调 D b旋律小调
查看
单选
王老师刚进入中学开始上课,非常认真,每节课都写好多页的教案,内容非常丰富,每次上课总是洋洋洒洒讲述很多知识,可是学生普遍反映“上课好想睡觉”“音乐课好无聊”,王
A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B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 C 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D 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音乐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