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课例点评题 对下列课例进行点评分析。
爱尔兰民间舞蹈——踢踏舞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爱尔兰民族经典音乐剧《大河之舞》选段的欣赏与分析,培养对踢踏舞学习的兴趣。
2.学习踢踏舞基本动作,能够掌握踢踏舞的舞步特点。
3.培养节奏的表现力和舞蹈的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和创编踢踏舞。
【教具】
多媒体、幻灯片、自制剪辑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欢迎同学们走进音乐与舞蹈的课堂,现在就让我们跳起热身韵律舞蹈。(播放剪辑的《肯肯圆舞曲》,队伍集合成上课的形式)
师:首先我们来做一组游戏,老师这里有几张纸条,分别是不同的情景与情感的要求。规则:用你的身体上的任何一个部位打击出符合要求的节奏。(每一组选两名同学,分别找两组同学即兴表演)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归纳一下:节奏在音乐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学生分别归纳,阐述节奏在音乐中的作用)
师:节奏就像我们人身体中的骨骼,人假设没有了骨骼就无法挺直身体、无法站立,节奏在音乐中起到一种支撑的作用。节奏不但在音乐中有重要作用,而且在舞蹈中也具有巨大的魅力。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节奏感非常强的爱尔兰民间舞蹈。
二、引出课题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剧并思考两个问题:
1.影片播放的舞蹈属于哪类舞蹈
2.这种舞蹈给人在视觉和听觉上各有什么感觉
(播放音乐剧《大河之舞》)
学生思考回答后,老师归纳:影片播放的舞蹈属于踢踏舞。视觉——舞态变化多姿,脚下的步伐灵巧、多变;听觉——音乐轻快,节奏性非常强,给人一种释放激情的感觉。
展示课题:爱尔兰民间舞蹈——踢踏舞。
三、介绍爱尔兰踢踏舞《大河之舞》(幻灯片配合)
1.介绍舞王迈克弗莱利。
介绍爱尔兰踢踏舞,就一定要介绍舞王迈克弗莱利。这个1958年7月16日出生的美国爱尔兰移民后裔,将自己最富个性与创意的舞姿带进了传统的爱尔兰踢踏舞中。作为《大河之舞》的创始人之一,第一代领舞,他在《大河之舞》中展现了他作为舞者的才华。
2.介绍《大河之舞》。
《大河之舞》是当代最具有爱尔兰民族风格的经典音乐剧,它叙述了爱尔兰祖先与大自然抗争,以及经历战争、饥荒等各种苦难后,重建民族伟业的经历。“大河”指的是爱尔兰的母亲河里苏河,“舞”指的是爱尔兰的踢踏舞。1995年《大河之舞》在首都都柏林的波音剧院首演,结果大获成功。对于真心喜爱爱尔兰踢踏舞并想跳好爱尔兰踢踏舞的朋友们,要明白爱尔兰踢踏舞首先是Irish Dance,然后才是踢踏舞!
四、踢踏舞的创作
师:其实,踢踏舞的创编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难,有很多踢踏舞是来源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细节,当我们初步熟悉一些基本的踢踏舞步之后,就可以用脚下的节奏,夸张地演绎生活中的故事。接下来我们就欣赏一段吉恩凯利的《雨中曲》。
(播放影片)
五、学习踢踏舞基本舞步(配合节奏感鲜明的Disco曲)
1.介绍踢踏舞的基本知识。
2.手臂的韵律练习。
3.学习跟打击、趾肚直拍。
4.学习直踢踏。
5.表情特点:以昂首低眉来表现女性的孤芳自赏,以低首扬眉来表现女性的春心萌动。
六、创编表演
1.分组创编。提示:借用踢踏舞的形式夸张表现生活中的点滴现象。
2.以汇报演出的形式展示舞蹈作品,相互观摩和交流。
七、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踢踏舞。用脚灵活地敲击出节奏,夸张地表现出作者的内心情感,舞态变化多姿,步伐灵巧多变,音乐的轻快与节奏的突出等构成了踢踏舞的特点。踢踏舞是与我们生活非常接近的一种舞蹈,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发现身边具有节奏性的东西,每一个同学都可以用你对节奏不同的理解,演绎自己创编的踢踏舞。

正确答案
从整体上说.该课对舞蹈艺术基本特征的把握,对音乐与舞蹈之间关系的理解,对舞蹈鉴赏、表演、编创的有机结合与处理,都有一定的独到之处。因此,这个课在设计上为教学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本课在实施过程中体现了很好的教学策略,教师采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方法,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切入,激发起学习舞蹈的兴趣,然后通过“观看踢踏舞——研究讨论——基本动作学习——创编表演”这一敦学主线,使学生的学习经历了一个由感性过渡到理性、再从理性回归到感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在兴趣支配下的主动探究学习过程。显然,这样的教学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课的导入部分设计了师生做游戏的环节,通过打击出符合要求的节奏,来体验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这种充满趣味性的导入,不仅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节奏对于学习舞蹈的意义。当然,好的教学策略来源于新课程理念,其基础是平等和谐的教学关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从不太了解踢踏舞,到能够创编、表演踢踏舞,并产生了继续学习的愿望,完全在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所体现的那种师生间民主平等、和谐交流、教学相长的氛围。对于音乐课程来说,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是音乐教学优化审美功效的重要标志,也是新课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核心理念,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音乐教学的成败。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舞蹈的创编,即“借用踢踏舞的形式夸张表现生活中的点滴现象”。从课堂效果来看。基本上达到了教学设计的目标要求,这说明本课对踢踏舞创编教学的思路是明确的。
这节课略显不足的是:在爱尔兰民间舞蹈——踢踏舞的风格特征上,还可以挖掘得更深些。比如,爱尔兰民间舞蹈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它与爱尔兰民族的生活是怎样的关系爱尔兰民族为什么喜欢用踢踏舞的形式表现社会生活从舞蹈艺术角度来看,任何一种舞蹈都同一定的劳动形态有关,而劳动形态的艺术化则形成了人身体各部分协调的美,并带有鲜明的地域和民族风格。教师如能把踢踏舞风格形成的原因对学生作进一步地介绍,会更有利于学生的感受、体验和把握。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以下关于蒙古族音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蒙古族歌曲按体裁可分为长调和短调 B 蒙古族“长调”,蒙语称“乌日听道”,即“悠长的歌曲”,主要特征是旋律舒展、节奏自由 C 《银杯》是蒙古族短调歌曲,《天堂》是具有蒙古族长调风格的流行歌曲 D 《嘎达梅林》是蒙古族长调歌曲,《辽阔的草原》是蒙古族短调歌曲
查看
单选
李老师在高中音乐课《好汉歌》的教学目标当中写道:通过教师领唱,学生应和的方式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这个教学目标很适合运用在高中音乐教学的哪一个模块()
A 音乐鉴赏 B 歌唱 C 创作 D 音乐与舞蹈
查看
单选
下图是一种以“三弦”和“三竹”为核心乐器,辅助乐器有鼓、拍板等,包括管弦合奏、管乐合奏、吹打、歌乐等种类的艺术形式为()。
A 民俗乐 B 雅乐 C 民谣 D 板索里
查看
单选
用主题变化重复所形成的曲式叫作变奏曲式,下列属于变奏曲式的结构类型的是()。
A A+A1+A2+A3...... B A+B+A C A+B+C D A+B+C+A
查看
单选
教师在上课时首先播放歌曲《牡丹汗》片段,教师随着音乐舞蹈,请学生说出是我国哪个地区民族的舞蹈。然后教师简介新疆歌曲音乐并邀请学生一起进行一次新疆之旅。这段教学过
A 激趣导入 B 音频导入 C 温故导入 D 故事导人
查看
单选
莫扎特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塑造了第三等人物()的形象。
A 理发师费加罗 B 园丁安托尼奥 C 伯爵 D 法官库尔济奥
查看
单选
四乐句乐段的“起承转合”中,一般结束在不稳定音上的是()句。
A 起 B 承 C 转 D 合
查看
单选
记录着周南、召南、卫、王、郑、齐、魏、唐、秦等地的民间歌谣的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类,这些民歌流传的范围大约在今天陕西、甘肃、山西、河南、河北、山
A 风 B 雅 C 颂 D 歌
查看
单选
著名的《德意志安魂曲》是()的作品。
A 舒曼 B 勃拉姆斯 C 贝多芬 D 巴托克
查看
单选
在主音相同的情况下,确定大调式还是小调式的关键音是音阶的()。
A I级音 B Ⅳ级音 C V级音 D Ⅲ级音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音乐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