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案例题 张老师走进教室后,发现地上有一些碎纸片。
“是哪个同学撕的废纸?”老师一问,同学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集中在陈伟的身上。
“老师,是陈伟撕的。”
“不是我!”
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吵得不可开交。张老师看在眼里,什么都明白了。这时张老师完全可以通过几个同学的证明把陈伟拉出来,当着同学的面狠狠地批评一顿,说他不能自觉保护环境,为班级丢分,使我们这个 “优秀班级”荣誉受损。但张老师平静地把目光投向全班同学,说:“谁扔的纸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都要自觉地保持班级的环境卫生,哪一个同学愿意把纸片捡干净?”张老师话音刚落,几乎全班同学都把手举了起来。张老师又说:“大家这么爱集体,关心班级,老师很感动,你们愿意做好事的精神真值得老师学习。这么多同学举手,该让谁来做呢?”这时陈伟连忙站起来大声说:“老师,让我去捡吧!”张老师笑着对他点头说:“好!”他马上把地上的纸片捡得干干净净。张老师用赞许的目光看看陈伟,说:“陈伟为了班级环境卫生不怕脏,一个人把纸片捡干净,为班级做了好事,给大家做出了榜样。我们每个人都要养成自觉保持卫生的好习惯。”
下课后,陈伟就来到张老师身边,低着头说: “老师,纸片是我扔的,以后我再也不随地乱扔东西了。”张老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头,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请分析材料中张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运用的德育方法和遵循的德育原则。

正确答案
(1)张老师主要采用了品德评价法、榜样示范法、自我教育法。①当几乎全班同学都举手愿意捡纸片时,张老师说:“大家这么爱集体,关心班级,老师很感动,你们愿意做好事的精神值得老师学习。”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了肯定的评价而给予激励,使用了品德评价法。②当陈伟把纸片捡干净后,张老师在全班面前对他进行了表扬,让大家向他学习,使用了榜样示范法。③张老师明知是陈伟扔的纸片,但故意装作不知,通过让陈伟自己捡纸片,指导陈伟进行自我品德反省,最后陈伟主动找张老师承认了错误,实现了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使用了自我教育法。
(2)张老师遵循的德育原则有: ①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张老师没有把陈伟拉出来狠狠地批评一顿,而是调动陈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②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张老师尊重陈伟的人格,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与信赖结合起来,使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③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张老师对陈伟进行德育时注意依靠学生集体,在全班同学都愿意去捡纸片的大环境下,通过集体对陈伟进行教育,充分发挥了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作用。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智育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包括传授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其根本任务是( )
A 向学生系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学生各方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B 培养训练学生,使其形成基本技能 C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D 培育或发展学生的智慧,尤其是智力
查看
单选
当教师提问“一个四边形,每边边长都是1,面积是不是1?”许多同学肯定的回答是1,刘晓翔同学却回答说,如果把它压扁,变成一条线,面积就差不多成了0。这体现了发散思
A 流畅性 B 变通性 C 独特性 D 独立性
查看
单选
利托尔诺是( ) 的代表人物。
A 神话起源说 B 生物起源说 C 劳动起源说 D 心理起源说
查看
单选
学校作业越难,学习就越有效。有了这样的训练,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受益无穷。这体现的是( )的基本观点。
A 形式训练说 B 相同要素说 C 概括说 D 奥苏伯尔的认知观
查看
单选
托尔曼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是( )
A 期望 B 强化 C 动作 D 完形
查看
单选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 发散思维 B 形象思维 C 逻辑思维 D 抽象思维
查看
单选
人口的平均文化程度越高,人口出生率就越低。这体现了教育( )
A 可以改变人口质量 B 可以减少人口数量 C 可以调整人口结构 D 可以制约人口迁移
查看
单选
以( )为主的教学方法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直接性和真实性的特点。
A 语言传递 B 直观感知 C 实际训练 D 探究活动
查看
单选
下面能反映个人品德行为的是( )
A 他每天坚持把卧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B 他总是烟酒不沾 C 营业员不小心找错了钱,他主动退还 D 他有病也不去看医生
查看
单选
通过报告、谈话、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觉悟的德育方法是( )
A 品德评价法 B 说服教育法 C 情感陶冶法 D 实际锻炼法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