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案例题 爱在屋檐下
①母爱深。虽然刚出生我们那根连接母体的脐带就被剪断,可是,与母亲的血缘关系却终生难以割断。当我们呱呱堕地时,便占据了母亲的心;当我们咿呀学语时,第一句便是“妈妈”。
在我们的身边,永远有母亲的伴随。母爱像身边的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到,却充满世界;它又像春天的甘霖.洒落在我们的心田,虽然悄无声息,却滋润着一棵棵生命的幼苗。母爱是最无私、最温暖的太阳,奉献着光和热;母爱是肥沃的土壤,为儿女茁壮成长提供充足的养分;母爱是无垠的宇宙.任儿女自由遨翔。
②母爱深,深的无法比拟。
③父爱沉。父亲在我心中永远是那么严肃,那么不易接近。小时候,父母亲总爱站在我的左右两旁张开手臂,每次我都习惯性地向右边的母亲跑去,而忽略了站在左边的父亲。然而,如果没有父亲.怎会有我和母亲幸福快乐的生活那粗大的手是家庭的支柱,那宽阔的肩是子女的靠山。他辛勤劳作,总是无怨无悔;教导子女,总是赏罚分明。
④父爱如江流,澎湃奔涌;父爱如草原,辽阔无边;父爱如酒,需细细品尝;父爱如诗,需认真品读感悟。
⑤父爱沉,沉得无法称量。
⑥师爱暖。如果说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那老师便是我们的第二任父母。老师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教给我们文化知识和技能,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我们成功的时候,老师和我们分享幸福和痛苦;我们失败的时候,老师鼓起我们前进的风帆;我们犯错误的时候,老师耐心细致地拔正我们的航向:我们因取得一点成绩而骄傲的时候,老师的谆谆教导是我们的清醒剂。老师既是我们的良师,也是我们最真挚的朋友!
⑦师爱如阳光,照在我们的心灵上。它的温暖不亚于母爱的深,父爱的沉。
⑧友爱浓。当我们从父母的羽翼下走出来时,我们开始寻找朋友。朋友带给我们温暖、支持和力量,让我们感受生活的美好。在人生的旅途上朋友伴我们同行,友爱照亮我们的生活之路。
当我们难过时,朋友是肩膀,可以依靠着哭泣,友爱就像熨斗烫平我们心中的苦恼;当我们绝望时,朋友是一双手,把我们从绝望中拉出来,友爱就像火把重新点燃我们心中的希望;当我们快乐时,朋友是巨浪,可以把我们的快乐推向更高处,友爱就像乐曲增添我们前进的动力。
⑨友爱浓,浓似咖啡,香气醉人。
⑩我们生活在爱的屋檐下。
问题:
1、请从第①⑥段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⑥段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修改。
2、请指出该作文的一个优点和一个缺点,并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1、错别字:第①段中“呱呱堕地”改为“呱呱坠地”,第⑥段中“拔正”改为“拨正”。 病句:第⑥段“我们成功的时候,老师和我们分享幸福和痛苦”搭配不当,删掉“和痛苦”。
2、优点:结构严谨匀称。该作文围绕“爱在屋檐下”,采取分总的结构进行论述,写了母爱、父爱、师爱、友爱,且每个部分都是论述加总结的格式进行写作,如论述完母爱总结“母爱深,深得无法比拟”;论述完父爱总结“父爱沉,沉得无法称量”;写完师爱总结“师爱如阳光,照在我们的心灵上”;写完友爱总结“友爱浓,浓似咖啡,香气醉人”,并在最后一段用“我们生活在爱的屋檐下”总结全文并点题。 缺点:论述方式单一,详略不当。全文在论述母爱、父爱、师爱、友爱时,每个部分采用的都是道理论证,且每个部分所用篇幅大致相同,这样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而且也不是很能打动读者。建议可以多元化论述,比如加入事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多种论证方式,如在写“师爱”时,可以记叙生活中的事例,这样更能够打动读者,引起情感共鸣。另外,在论述上可以有所侧重,对某一两个点进行详写,其他略写。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教学《荷塘月色》,教师列举其他写景状物的散文,引导学生体会细节描写的妙处,下列作品合适的是()。
A 巴金《小狗包弟》 B 陆蠡《囚绿记》 C 鲁迅《灯下漫笔》 D 欧·亨利《最后一片常春藤叶》
查看
单选
某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大家围绕课程目标“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展开研讨,下列对该课程目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养成高尚的审美理想 B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 C 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 D 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情感
查看
单选
在“广告修辞语”的学习活动中,教师指出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能够提升语言品质,增强广告效果。下列广告语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剧”说你要来(综艺节目) B 美好生活,“头等”大事(美发店) C “枣”想“核”你在一起(食品) D 步步为“赢”,“衣衣”不舍(服装)
查看
单选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古代诗词中的“梧桐”意象,体悟其多样的内涵,下列“梧桐”意象与爱情无关的是()。
A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汉乐府《孔雀东南飞》) B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C 梧桐叶上三更雨,别是人间一段愁(赵长卿《一剪梅》) D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查看
单选
学习关汉卿《窦娥冤》,教师向学生推荐其他戏剧作品以深入理解“神秘色彩”对表现主题的作用。下列作品合适的是()。
A 王实甫《西厢记》 B 席勒《阴谋与爱情》 C 汤显祖《牡丹亭》 D 易卜生《玩偶之家》
查看
单选
为了提高学生的小说鉴赏能力,教研组尝试在高一年级开展“小人物的命运”的专题教学。下列作品适合选人的是()。
A 茅盾《子夜》 B 余华《活着》 C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 D 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查看
单选
学习文言文单元,教师建议学生自主归纳词类活用现象,下列语句中包含名词作状语用法的是()。
A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B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D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
查看
单选
某教材将《我有一个梦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编排在一个单元,下列对《我有一个梦想》的教学建议,不恰当的是()。
A 本文主题复杂,应该鼓励学生围绕主题展开多元解读,表达出个性化看法 B 本文多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要提醒学生注意体会其在演讲中的特殊效果 C 本文的理解需借助相关知识背景,可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D 本文核心词是“梦想”,要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理解其内涵
查看
单选
阅读课文《荷花淀》的片段,按要求答题。 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
A “啊,原来是他们!”妻子们的激动和战士们的冷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 “半眼也没有看她们”,说明战士们心有怨气,觉得妻子们的行为很丢人 C 战士们聚精会神伏击敌人无暇与妻子们寒暄招呼.暗示了战斗的凶险紧张 D 战士们认为妻子们前来探望他们的行为很鲁莽.差点儿导致伏击行动失败
查看
单选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代诗文中的语句,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树还没落叶的时候,叶子新鲜润泽。用来比喻年轻女子的青春面庞,是《诗经》惯用的修辞“比”(《诗经·卫风·氓》) B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生活孤单,只有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形象地描写出作者的家庭人丁不旺,暗示祖母只能依靠作者奉养(李密《陈情表》) C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裁剪荷叶做上衣,缀缝荷花做下装。表明作者追求高雅,洁身自好,品德高尚,不与世人同流合污(屈原《离骚》) D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拄着拐杖走走,随时随地休息,常常登高远望。生动再现了作者归去之后的生活状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语文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