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案例题 案例:
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第题。
品诗——乐在其中
喜欢诗,因为诗是心的歌。
——题记
①“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李白的愁绪在皎洁月光的激发下,思乡之情跃然心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古代友人的感情交往犹如深千尺的潭水,更如广袤无垠的大海,当不得不悲伤离别时,那曾与朋友吟诗畅酒的场面浮现眼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才华横溢的曹操在晚年依然能吐露出不服老的壮心,这是怎样的一种气魄!诗歌的美在世世代代中吟唱、传诵,美在其中,乐在其中,在鉴赏诗歌的洪流中,我也是其中的一位。
②面对书架上那厚重的唐诗宋词,年纪虽小的我却对陈旧古风的唐诗宋词仰慕已久。翻开沉甸甸的封面,排队站立、码放整齐的诗句印入眼帘。历经风霜的诗句相对于我——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来说确实头晕目眩。但是,教语文的妈妈给我耐心细致地讲解后,我犹如拔云见日一样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在磕磕绊绊的理解中,我实现了与古人的对话,心情格外高兴。从此,品评诗歌便成为了我阅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家喻户晓的晏殊写下的这句被称为“千古奇偶”的诗句,之所以被载入史册,是因为它那古诗中必有的对偶形式用得非同一般的绝妙。从另一个角度讲,不要去在意失意或者失败,也许成功与获得就与你近在咫尺。只要能准确理解得与失、成与败的含义,你就一定不会悲观失望、止步不前。
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南宋著名诗人朱熹用酣畅的笔墨阐述了传承千年的治学方法。只有不断地学习与努力,各方面能力就会大幅度提高。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应该不断地丰富完善自己,才能勇立朝头,才能不会被历史洪流所淹没。
⑤诗歌的魅力无可阻挡,在无形的阅读与鉴赏的过程中,我仿佛每天都在与古人对话,每天都会神交知心朋友,诗歌也早已成为我的心灵之音。
⑥品诗——乐在其中。
问题:

请指出该作文的两个缺点,并结合具体内容指导改进。查看材料

正确答案
缺点:(1)本文的主题是品诗使人乐在其中,因此作文中使用了许多诗词,这从一定程度上已经体现了作为初中生的小作者较好的文学积累。但作文中提及诗词时,都只写了寥寥几句,其分析也都仅停留在浅层次上。
这使得各段对每旬诗词的讲述读来更像是单一地对诗句的解析,却并未能让人深刻地感受到文中所写的是小作者思考与感悟的结果。每段诗歌的依次出现使本该出彩的诗句变成了诗句的罗列,而少了一种蕴昧,也少了对“乐在其中”的照应。
(2)小作者在作文中努力将意思表达完整,但难免忽视了句子本身的通顺性。这使得文中存在许多错别字与病句。例如,第①段中“在鉴赏诗歌的洪流中,我也是其中的一位”一句,小作者想表达出自已是“鉴赏诗歌的洪流”中的鉴赏爱好者的一员,但在旬中却缺失了“鉴赏爱好者”这一关键词,使句子成分缺失。
改进建议:(1)文段首尾都意指“品诗——乐在其中”,因此建议小作者在③④段举例诗歌时,能够进一步丰富文段内容。不仅要指出诗歌写了什么,有什么影响,还要写自己如何品或者品出了什么,这首诗歌是如何让自己能够在品味时乐在其中的,等等。只有这样安排,才能使文章的主题不散不乱,时时照应主题。
(2)小作者除了要将作文中的错别字和病句修改正确,还需要在日后的学习中增加汉语基本知识的学习与练习,扎实汉语基本功。例如,可以通过留心日常常用但易混淆或误写的词语来减少错别字,通过整理分类病句类型来掌握病句规律,通过运用做题技巧来区分病句等。如在辨别病句方面,以“历经风霜的诗句相对于我——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来说确实头晕目眩”一句为例.可以使用提炼中心句的技巧来观察句子是否存在成分缺失的情况。此句提炼出中心词后即为“诗句头晕目眩”,这很明显是错误的,宾语“我”缺失。因此应改为“对于我——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来说,历经风霜的诗句确实令我头晕目眩。”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学习某版初中语文课文《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课时,教师指出这是韩愈的七言律诗,并为学生补充了七言律诗的相关知识。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理解,教师又为学生列举了以
A A、《黄鹤楼》(崔颢) B B、《蜀相》(杜甫) C C、《山居秋暝》(王维) D D、《锦瑟》(李商隐)
查看
单选
某教师在八年级开设名著导读课,引导学生围绕“生命与成长“这一主题展开阅读,下列作品不合适的是( )。
A A、冰心《谈生命》 B B、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 C C、郁达夫《沉沦》 D D、高尔基《童年》
查看
单选
阅读《故都的秋》的板书设计,回答问题。 以下有关这则板书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A、板书呈总分式分项列出 B B、锤炼的语言,呈现了故都秋的特点 C C、北秋、南秋直观对比,更利于学生理解掌握 D D、递进呈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显著呈现
查看
单选
学习完《皇帝的新装》,某教师组织了一次班级童话故事会。全班分组后,每小组需选一名擅长讲故事的同学,其他小组成员帮助他(她)选好童话故事,并帮他(她)准备,听他(
A A、能够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B B、能够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与教学重点、难点相关的教学环节 C C、能够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D D、能够开发多种教学资源
查看
单选
下列对“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A、在重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B B、培养学生语文实践和语言运用能力,强调语文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C C、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D D、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查看
单选
名著导读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中外不同作家的“三部曲”,学生做了以下笔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A、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漂流”三部曲:《歧路》《炼狱》《十字架》 B B、茅盾“农村”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蚀”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C C、巴尔扎克“喜剧”三部曲:《两个诗人》《外省大人物在巴黎》《发明家的苦难》 D D、阿·托尔斯泰“苦难的历程”三部曲:《美丽的夫人》《一九一八》《阴暗的早晨》
查看
单选
在学习完契诃夫的《变色龙》后,学生对这种短小精悍但却哲理丰富的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趁机为学生补充了世界文学史上“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及其作品的相关知识,其中
A A、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代表性短篇小说有《爱的牺牲》《警察与赞美诗》 B B、契诃夫的代表性短篇小说有《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凡卡》 C C、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家马克·吐温的著名短篇小说有《竞选州长》《百万英镑》等 D D、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漂亮朋友》等
查看
单选
某教师学习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对其中重要知识点进行了以下归纳,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A、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B B、初中二年级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C C、语文课程应在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D D、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查看
单选
教师讲解朱熹《观书有感》时,列举蕴含哲理的诗歌,下列古诗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
A A、王之涣《登鹳雀楼》 B B、白居易《望月有感》 C C、苏轼《题西林壁》 D D、王安石《登飞来峰》
查看
单选
某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一课时,为学生设置了以下作业: 一、感情充沛地朗读课文,体会雨果充满激情、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并选择
A A、第一题意在引导学生体会语言风格、激发感情共鸣;背诵精彩段落,增加语言积累和语感培养 B B、第二题意在让学生把握全文大意、进行内容概括 C C、第三题让学生品味句子的设计和第一题意图重复,可删去其中之一 D D、第四题意在锻炼学生的资料检索能力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语文题库小程序